连江第一位发明专利获得者——张立培

Published at Sep 06, 2022 10:17 am
1920 年,张立培一项发明获得福建省建设厅专利,成为连江历史上第一位发明专利获得者。 张立培,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月十四日出生,连江县官坂镇塘边村人,为当地举人张铭三之孙。 他长大到了读书年龄,朝廷已取消科举考试,因此,他便到县内自治学校学习,但因其父患疯癫之症,生活来源无着,学习无法继续,只好回来,居家让其爷爷教习文本。他聪明过人,有非凡的记忆能力,阅书看物,过目成诵。 张立培从小就因心灵手巧闻名全村。他对竹编工艺有特别的兴趣,不管是竹篮,还是竹筐,或是别的竹器,只要独特好看,他就动手,模仿出来的竹器品,远高于原来的样。他制作竹器的效率特别高,别人是“编”,他是用“打”,又省力又快。马鼻官坂一带,都是鱼米之乡,是县内主要的产粮区,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米筛,用以加工稻米。他生产的米筛,销路特别好。 一天,有个马鼻人,名叫国棋,他从省城买回一面洋筛,是日本进来的最新产品。其最大的特点,是筛面用镀沿的铁线编的。筛米的效率,比传统的竹筛要快4倍,而且十分耐用。 塘边的邻村叫石坵,当时石坵村里出一个艺人,名叫余志善,会雕制塑像,还会绘画,他曾给张立培的爷爷张铭三画过像,因此是张立培家的常客。余志善与国棋是好朋友,这一天,国棋找来余志善,手拿着洋筛对余志善说:“你官坂有没有特别聪明的艺人?”于是,余志善便推荐了张立培。 张立培到了国棋家里,两个人一起,将洋筛拆卸下来,进行琢磨,想学着这个样,也做出这种米筛来,但因没有工具,再也无法重新装起来。张立培便说:“我拿回去,一定会想出办法来。” 于是,张立培便将拆散的洋筛带回塘边。村里人知道这件事,便在背后议论说:“马鼻出了一个傻子国棋;南势(指官坂)出了一个疯子立培。” 可张立培没有几天,就将洋筛重新装好。在拼装过程中,张立培突发奇想,要自己造,而且要比人家的更好用。张立培最早设计两种,一种是家用的,用竹作边,状为圆形;一种厂用的,用木作边,状为长方形。而铁线筛面的成孔,则用钢凿敲打,做出来的米筛,取名“铅筛”。但样品出来后,张立培并不满意,他觉得,用钢凿打线,效率太低,还有提高的空间。 于是,经反复试验,他发明了用来加工铅筛的绞线机。绞线机的架子和卷盘都是硬铁木做的,卷盘是圆的,上头用“洋伞”的钢骨线作齿,铁线经卷盘碾卷成型,这样,制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张立培还在铅筛的孔状上进行改进,使自己制作出来的铅筛筛米效率高出日产的洋筛5倍,高出中国传统的竹筛20倍。 张立培将自己的成功,告诉给马鼻的国棋。国棋欣喜万分,便对他说:“店开到福州去,再办家作坊,将日本洋货比下去,长长国人的志气。 要是缺钱,我想办法。” 1920 年,张立培的铅筛一进入福州,产品就异常畅销,迅速抢占了原来属于洋筛的闽、浙、赣市场。但是,福州洋筛洋行,以侵权为由,将张立培告上法庭。这件事轰动了整个福州城。当时福州市长是严灵峰,他是连江黄岐人。国棋帮张立培出面,找到严灵峰市长,在得到他的支持后,张立培走上法庭应诉。在法庭上,张立培一手举着日本的洋筛,一手举着自己生产的铅筛,对法官说,洋筛的筛面孔是方的,而他生产的却是三角状的,而且铅筛的生产效率,是洋筛的5 倍,不存在侵犯产权问题,还当场作了演示。最后法官判定张立培胜诉。消息传出,福州市民蜂拥法院门口,张立培一出来,便簇拥着他上街游行,庆祝胜利。不久,福建省建设厅为他的铅筛,专门颁发了专利证书。《连江县志》曾这样记载:“张立培(官坂塘边人)发明粮食加工用的铅筛,比旧米筛提高工效20倍,获福建省建设厅专利,在福州城设作坊,产品畅销闽、浙、赣等省。” 后来,张立培在福州的作坊里,还开发了沙子铅筛和石子铅筛。抗日战争期间,作坊日夜加班,为福建守军生产筛沙子的铅筛和石子铅筛,以修筑混凝土防守工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厂里担任厂长,一直到退休。1976年9月23日,张立培在老家塘边去世,享年87岁。 (张振英文/图) 2022 年第36 期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