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的海,有没有刻入你的夏日记忆?

Published at Oct 06, 2022 09:52 am
[audio mp3="https://weareunited.com.my/wp-content/uploads/2022/10/连江的海,有没有刻入你的夏日记忆?.mp3"][/audio] 一场暴雨过后,北京降温的同时,湿度上升,水汽像是一张大网,紧紧地粘在皮肤上。这种久违的感觉,与福州的夏天有几分相似。 实习,没有转厝。想想,似乎上大学以来,因为小学期、实习等原因,暑假都没有在家待太久。上一次在家度过的完整夏天,已经是高三的暑假了。 记得那年夏天的傍晚,我会骑着车,到镇上去拿快递,或者帮外婆买一些村里买不到的螺丝绞等物件。海风钻入白色背心的领口,像一只无形的小手,挠得我痒痒的。 去了黄岐镇上,我有时会绕路再去逛逛后海沙滩。我小时候,外公就在这里教我泅水(游泳)。可惜我水相(水性)实在太差,每次一汆进去,就怎么也浮不起来。外公想着那就教我汆头泅,但奈何我的肺活量又太小,游不出个五六米,就会呛水。最后,外公只好作罢。所以,即使是如今已然成年的我,去游泳都必须抱着一个浮氽,在一众熟练沉浮于海浪中的伲囝哥中,显得格格不入。 夏天的沙滩像是一张黄布,人像是缝满黄布的针脚。有的人卧在躺椅上,手边放着可乐,享受黄昏。沙滩边总有人蹲着挖蛤蛤(贝类),有的“专家”一出手,无论藏得多隐蔽的蛤蛤都逃不过被“拿捏”的命运。也有颇具建筑师天分的伲囝哥,三三两两提着小桶,在沙滩上搭建自己的梦幻城堡。也有像我一样的“旱鸭子”,相互打闹着抱着浮氽朝着海里跑去,头发上的小水珠和欢声笑语一起落了一路。 黄昏下,波光粼粼的海浪中则都是在泅水的人。虽然我不会泅水,但我看懂得他们的姿势,因为当年外公也试图教会我这些姿势。小朋友由大人扶着,在海中笔直地伸长自己的四肢,再而划出大大的圈,如此重复,就像一只游动着的蛤蟆,所以这样的姿势福州话叫作“虾蟆式”,也就是普通话里的“蛙泳”。也有人高挺着脖子,露出脑袋,四肢在海中划着圈,推动着身体向前游动——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犬囝泅水的“狗刨式”,这也正是福州话中的“犬头泅”。这种泳姿同样也会让人想起水中游动、憨态可掬的鸭囝,远远看来,也是四肢都在水里,仅留脖子和脑袋在水上——所以狗刨式泳姿在福州话中也可以表达成“鸭母泅”。偶有后生囝胸脯朝上,倒泅(仰泳)而过,悠游自在,健硕的身姿在海中若隐若现。看着如此潇洒、轻松的仰泳,我就只有看着羡慕的份了。 骑车经过沙滩旁的小公路,看着海里自由自在的人们,我心生羡慕的同时,多希望有一天,游泳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件“拉拉酥”的事情呀! 如果把夏日的海滩比作某种动物,我想那一定是活跳跳的鱼了。每次路过海滩边,我都感慨夏天的海边真是充满无限的生命力。除了赶海和泅水的人们,岸边同样十分闹热。推车吆喝着卖西瓜和冰箸的依伯总是最受欢迎的角色。吆喝声和车轱辘声由远及近,也带来了孩子们的欢喜与清凉。岸边三三两两地站着带孩子来客佻的依伯依姆,聚在一起攀讲着自家近况,时不时喊自家孩子到身边喝口水、吃口西瓜,叮嘱句“行海边着细腻”。 此刻,寝室里的空调呜呜作响,我坐在桌前发呆,想象着回到海边的情景。阳光、海滩、人潮,还有我离不开的浮氽……身在异乡的我,真怀念海边的夏天呀!不知不觉中,今年的夏天又在他乡过去了,“回海边”的愿望,也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而变得遥遥无期。而我心里一直有个愿望:或许应该再努力一把,把游泳学会!争取毕业前,能浮上海面,至少学会一种姿势吧!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年轻人使用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你是95后、00后,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你来投稿。 我们也想听一听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讲不好也不要紧,我们都是两个声,敢讲最重要?
福州晚报文教中心出品
原文载自 | 福州晚报
版面编辑|翁宇民
新媒体编辑 | 温温 
监制 | 林根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