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上岸的生活 一年比一年好

Published at Feb 22, 2021 01:41 pm
“搬上岸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以前真的想都不敢想!”春节前,恰逢海蛎丰收,在罗源县鉴江镇海上村,岸边渔民一篓篓地将海蛎装车,村道两边三三两两的村民围着撬海蛎,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走出船舱 迎来岸上幸福生活海上村连家船民首批上岸,距今已有60年。这些年来,连家船民们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到养殖鲍鱼和龙须菜,还住上了乡村小别墅,开启幸福的岸上生活。 93 岁的尤双生满头白发,说着一口罗源方言。小时候尤双生住在7尺宽的船舱里,38岁时她跟着家人上岸,现在住在镇政府帮忙修缮的70平方米红砖房里。 长年在船上生活,尤双生落下许多疾病,因病致贫。鉴江镇政府不仅帮她修好危房,还派帮扶干部一对一扶贫,帮她申请养老金及各项补助。 尤双生是海上村脱贫的一个缩影。镇政府通过产业增收、干部帮扶、社会保障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措施,实现海上村17户38人全部脱贫。 年前,村民翁信平老人家里刚装修一新,地面铺了干净的瓷砖,房内安装了热水器、抽油烟机等。老人告诉记者,他经营着一家龙须菜加工厂,每年都有十来万元收入。 近年来,海上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进行鲍鱼养殖、黄瓜鱼养殖、深海网箱养殖等,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持续增加渔民和财政收入。海上村去年人均收入达3 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7.31万元。 昔日“火车洞” 将成多功能文化街区白底红字的乡村壁画,平整青砖砌成的拱门,门内是类似船舱、用木质墙隔开的一间一间的屋子。这个极具中国渔村古朴气息的地方,曾被称为“火车洞”——是当年连家船民们上岸后的第一座住所。 上世纪60年代,在罗源县政府帮扶下,居无定所的连家船民搬进这里,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过去,这里采光通风条件差。去年,罗源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海上村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给木墙刷上了新漆,规整了电线,修葺了屋顶。如今,整条巷弄既亮起来,也靓起来。 2003年至今,海上村共加建了三次,到目前已建设了4栋商品房,共82套单元房,大部分村民搬进了新房。 海上村生活进入新篇章。鉴江镇党委书记辛捷介绍,鉴江镇正在推进连家船民文化街区项目,将租用海上村民房进行装修改造,建设街区壁画、浮雕、村标、网红打卡点等旅游标志,打造“吃、住、玩、乐、购”于一体和“产、城、人、文”有机融合的文化街区。 (任思言)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