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村子发展把脉 一个为村民健康开方
Published at Dec 28, 2019 07:52 am
村医林丽玉上门为林忠胜老人量血压,村支书郑维铿“妇唱夫随”看能否帮老人做些家务。通讯员 刘其燚摄
在罗源县白塔乡凤坂村,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是村党支部书记,为乡村振兴埋头苦干,妻子是村卫生院的乡村医生,为村民健康奔走。在家里,夫妻两人和睦相处、孝老爱亲、教育孩子;在乡间,夫妻俩真诚待人,不图回报。这就是2019年度福建省最美家庭之一的郑维铿家庭。
丈夫:乡村振兴路上当头雁
一走进凤坂村,清新之气扑面而来,道路宽敞整洁,小河流水,绿树成荫,一幅美丽乡村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
“十年前,我们村不是这样的。”凤坂村支书郑维铿介绍说,村里之前主要的产业是石板材,那时候由于过度采石,整个村子深受尘土、噪声等污染困扰。“2010年,政府号召关停石材产业的时候,我们村率先关停了所有的石材加工厂。”郑维铿说。
记者了解到,当时作为村主干的郑维铿,第一个主动将自家石材厂关闭,并且带头做好转产转业工作,从外地引进刀具厂,安排了村里几十名村民就业。之后,他又主动对接建设凤坂苗圃基地,推荐村里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及群众到苗圃基地就业。
这两年,在郑维铿的带领下,凤坂村又先后引进了福州石头农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及守农民宿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等项目,增加村财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村民陈盘告诉记者,郑书记还倡导村里面制定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们不乱丢垃圾,每天都有保洁员做卫生。
郑维铿告诉记者,刚关停石材厂那会儿,他心里一直“打鼓”。“当时那么多村民在石材厂工作,做好转产转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在看来,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
妻子:为乡亲健康奔走
“林大叔,我来给您量血压了!”21日,林丽玉按“惯例”来到村卫生院旁边的林忠胜老人家中,丈夫郑维铿紧随其后。
“您别起来了,要不血压量不准了。”看林忠胜要起身,林丽玉连忙阻止,并麻利地拿出血压计,为老人测量起来。郑维铿则四下查看,看能不能顺手帮老人做点家务。
林忠胜今年93岁,一个人独居。虽然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但林丽玉还是坚持每天都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丈夫郑维铿有空也跟着来,顺手帮老人做点家务。
林丽玉是村卫生院的乡村医生。“凤坂村有7个自然村,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来这里看病。现在村卫生所升级成村卫生院,一共有3层楼,配备了不少诊疗仪器,还有镇里的医生在这里轮班,凤坂村周边的村民生病也会来这里看病。”林丽玉告诉记者,她在村里当乡村医生已经30多年了。“前些年,乡村医疗条件比较差,村里只有我一个医生,夜里经常要出急诊,接到电话都要去卫生所或者赶到村民家中。不管多晚,维铿都会陪着我。”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或者搬到县城居住,村里留守老人数量增多,林丽玉又承担起老人日常健康检查的责任。“村里有100多名老人,只要有空,我就到老人们聊天晒太阳的地方,给他们量血压,有的老人身体不好,我就上门服务,反正都是乡亲。”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结婚31年以来,郑维铿夫妇在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体谅,成为村民们的典范。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一个为村子发展把脉 一个为村民健康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