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不断前进的“硬核”社工
Published at Mar 15, 2021 10:39 am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社工(社会工作者)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并常将其等同于抽空到社区或街道进行义务服务的志愿者。
在福州,专业社工是什么模样?上世纪80 年代出生于闽侯,在城中村服务进城务工家庭达8年的张洁,可解答这个“冷知识”。
闺蜜型的帮扶者
张洁很亲切。她的手机里常高频出现“闺蜜式”的群聊场景:
“约起啊”“哪天有空我们一起去哈”。这并非姐妹相约一起去喝下午茶,而是结伴参加诸如美容、美甲、插花等的免费技能培训班。
去年疫情发生后,张洁和同伴调研发现,许多服务性行业的女性失业情况严峻。这促使张洁和同伴立即着手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帮扶,以提升就业率。
通过与城中村众多务工女性的“闺蜜式”相处,张洁常能带动一些原本“带不动”的人。
比如,有个村童妈妈逃避聊天,对培训邀约充耳不闻。张洁观察后发现,“真相”是这位妈妈认字不多,出于自卑放弃了培训的机会。于是,张洁发动学员和老师默默鼓励和帮助这位妈妈。张洁甚至一起学习并陪考,最终两人都通过了考试。这位村童妈妈拿到证书的那一刻,对着“闺蜜”张洁畅快地哭了。
扎根城中村的“种子”驱使张洁投入日复一日的社会工作的动力,来自她小时候遇上的一群农民工。张洁10 岁时,有次跟邻居姐姐到福州市区玩,不慎走散。不知所措的张洁在街边一直站到晚上。这时,有群农民工发现了她,因担心张洁太小不懂得乘坐公交车,手头并不宽裕的他们,你一元我一元地给张洁凑够打车回家的钱。
想要报答这些朴实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心愿,在张洁心中生根发芽。2013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后,张洁先在广州积累了社会工作的初步经验。之后,她不顾家人反对,回到福州创办了福州市信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启动了福州首个服务流动儿童的驻校社工项目“菁英地带”。
城中村民房中的简陋工作环境,与喝着咖啡对着电脑的白领工作环境迥然不同,有不少志愿者怀着美好心愿来,却最终被现实条件“劝退”。但张洁从2013年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不断前进的“硬核”社工2014年初,张洁当选为“中国最美社工”。2020年,她获得福建五四青年奖章,获评福建省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先进个人。
回榕8年时间,张洁和同伴在晋安开设了4个流动妇女儿童服务站,累计服务进城务工家庭25500人次,救助流浪困境儿童220人次,调解家庭纠纷与家庭暴力事件210人次;开展“菁英地带”同沐阳光困境儿童四安工程,为102名孤残儿童建立成长追踪档案,每年发放营养补助金;志愿服务350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约1万小时。这是一组“硬核”数字,令人叹服。
在张洁的工作表上,3月,一个“人人有技能,家家保就业”的全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已排上日程;4月,计划组织“村童妈妈巾帼红星连”活动;5月,准备发起一个晋安全区范围的“公益3 小时”志愿服务挑战赛……
(翁宇民/文陈暖/图)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张洁:不断前进的“硬核”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