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江中村:五虎山下桃花源
Published at Mar 15, 2021 10:32 am
从五虎山俯瞰,就能看见乌龙江龙祥岛上的闽侯江中村。十里长堤看潮生,芦苇迎风、水草折腰、候鸟翩跹,江中村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塔礁洲湿地;口感松脆、甘甜多汁,江中村还有远近闻名的特产甘蔗……
5000多亩农田,去年农业年产值9000多万元,江中村始终走着独具特色的农耕之路。今后,疍民文化、家风家训、红色印记及耕读之风等元素将被串联起来,成为江中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塔礁洲:
植物和鸟类的天堂
江中村隶属闽侯祥谦镇,位于龙祥岛上。村中的塔礁自然村里,有一个塔礁洲湿地公园。
从2019年开始,祥谦镇年均投入60多万元用于清理辖区内的垃圾、恢复湿地生态及改善生活环境,塔礁洲是整治的重点。
无人机、垃圾清理船、百人清洁队等覆盖水陆空,将垃圾一点一点清理出来;镇领导、包村干部深入村民家中宣传,拆除临时搭盖、清理畜禽养殖地、新建三格化粪池、整治散乱污企业;岛内污水全部纳入管道,处理后用于灌溉……经过努力,才有了现在如诗如画的原生态美景。
无人机镜头下的塔礁洲湿地
公园与龙祥岛隔水相望,一南一北将乌龙江一分为三。塔礁洲的不远处就是巍峨的五虎山,近处成片的农田里种着甘蔗、果树和蔬菜。堤岸边一片开阔的湿地滩涂上,不时有白鹭结伴飞过。山水田园完美结合,犹如世外桃源。
“这里是植物和鸟类的天堂,也是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湿地公园。”江中村党支部副书记翁哲说,塔礁洲的西边有几块磐石叠成“獭”形,叫“獭礁”,故取其谐音“塔礁”为名。这里的湿地面积达4500多亩,有维管植物89种,鱼类30多种,常年分布和越冬的水鸟超5万只,是福建省首批重要湿地之一。
每年到了冬天,越冬的天鹅会来塔礁洲“度假”,最多时曾有50 多只,塔礁洲也因此被称为“福州的天鹅湖”。
甘蔗:
品质优良畅销中国
“快来尝尝我们江中村的甘蔗,这可是今年的最后一批了。”村民刘金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
湿地边上的甘蔗林里,蔗农正在砍蔗装车,十几辆三轮摩托车转驳运载的丰收场景,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刘金建说,这几天他正赶着收最后2亩地的甘蔗。去年底到现在的天气很好,种出来的甘蔗甘甜多汁,销量和价格都比往年好,每根的批发价在5元以上。收完这些甘蔗,他们又要开始栽种新一批的甘蔗。
甘蔗是江中村乃至龙祥岛的知名农产品。江中村甘蔗种植面积达500多亩,一亩地大概能收3000多根甘蔗,平均年产值在2万元左右。
龙祥岛上的泥土由江里的淤泥冲积而来,土质松软且富有营养,加上水分充足,让龙祥岛甘蔗具有口感松脆、糖分很高的特点。每年冬至到次年的元宵节前后,这里的甘蔗都供不应求,不少江浙粤甚至新疆的客商,都会提前一个月来收购甘蔗。
规划:
多元化旅游带呼之欲出
没有工业入驻,限制重型车辆入内,保持传统农耕,并没有成为束缚江中村发展的枷锁。
“在村民眼中,这里的农田可谓寸土寸金。”祥谦镇镇长王昌桂说,龙祥岛的农田面积有7000 多亩,其中江中村占据5000多亩。除了甘蔗,村内的非水稻功能区内还栽种了石榴、火龙果、无花果等经济作物,去年全村的农业产值达9000多万元。
目前,祥谦镇正建设新品种蔬菜科研基地,以后新品种蔬菜有望通过祥谦镇西接南通蔬菜批发市场的地理优势,发散至中国各地。
此外,江中村还有望成为福州市中小学生的植物科普基地。
龙祥岛上的疍民文化、七里文化中心园的家风家训教育、兰圃村抗日围歼战战场遗址的红色印记、五虎山上朱熹讲学论道后遗存的耕读之风……这些资源将与江中村的湿地景观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文化旅游路线。王昌桂说,他希望在传统渔樵耕读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极具层次感、多元化和体验感的旅游带,开启江中村乡村振兴之路。
(陈木易/文林双伟/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闽侯江中村:五虎山下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