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导演”画出闽剧神韵

Published at Dec 07, 2020 09:28 am
11 月上旬,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的“戏曲百戏百人百画”作品展在江苏昆山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州青年美术家郭嘉宁围绕闽剧创作的《梨园寻梦之青影》参展。 郭嘉宁是一名地道的福州人,近年来迷上了戏曲人物画,他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人关注和喜欢闽剧。 创作题材 转向戏曲人物 受爷爷郭德森的影响,郭嘉宁从幼儿园开始习画,后来受过中国国画大师郑乃珖教诲,师从著名画家郭东健、杨挺、林宜耕,现在主攻工笔人物画。 前几年郭嘉宁创作的《青春如歌》系列人物画,展示的是现代女性的青春与活力。 这几年郭嘉宁却不怎么画这类人物了,因为他找到了另一个创作题材——戏曲人物。 郭嘉宁说,闽剧旦角演员化妆、服装、唱腔、表演等都需要营造一种细腻、甜美的韵味,他希望通过绘画来表现这种韵味。 研究闽剧 “门外汉”变戏迷 郭嘉宁花了大半年时间,2018 年完成了画作《梨园寻梦之丝路花语》。创作期间,他不断看戏、听戏,深入幕后与演员交流,从一名闽剧“门外汉”变成了戏迷。 福州一群热爱闽剧的年轻人成立了“ 儒林有戏”剧社。郭嘉宁认真观看他们的演出,观察他们的神态、身段和唱腔,仔细研究戏曲服饰、头饰,画了好些草图。 创作《梨园寻梦之丝路花语》时,郭嘉宁将戏曲人物的发型、头饰和衣裙等画得很细致,同时在画面中心处刻画一个正面人物形象,对人物面部进行具体描绘,达到以形传神、统揽全局的目的。他将大量心思放在描绘角色的水袖曼舞上,以表现戏剧的柔美情境。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周虹非常喜欢郭嘉宁创作的戏曲人物画,曾邀请他去看闽剧《双蝶扇》,让他“充充电”。 “纸上导演” 画出人物神韵 “画家就像是纸上的导演,人物的嗔痴喜怒需要画家分别安排,只有这样人物画才显得有活力、有神韵。”郭嘉宁说。 郭嘉宁是群众路小学的美术老师,他的不少学生受他的影响都开始关注闽剧。 郭嘉宁的戏曲人物画近年在中国及福建省内各种美术展览中屡屡入选、获奖,11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品真格物——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复评中,他的画作《梨园寻梦之中国红》入选。(顾伟/文受访者供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