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福州吃过“哦”吗?

Published at Feb 16, 2023 03:24 pm
[audio mp3="https://weareunited.com.my/wp-content/uploads/2023/02/mp.weixin.qq_.commpaudio_wxindex_0scene104__bizMTc0NDMzO1.mp3"][/audio] 寒假里,有个向往福州“食好歠好客佻好(吃好喝好玩好)”的东北朋友来榕,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打开手机里的图片发问:“这个叫‘哦’的,是什么啊?” “你说的‘哦’,其实是茯苓糕啦,是从莆田地区传过来的,在那边又叫‘马糕’。”我看了眼手机屏幕补充道:“其实啊,福州话里‘糕’不念‘o55’。” “那‘o55’这个音,和这种糕有什么关系吗?”朋友发问。 “福州话里‘糕’字的发音是‘go55’而非‘o55’,之所以现在大家都说‘o55’,是因为这种软糕最早由莆田人在福州售卖,又因为讲的福州话发音不够清楚,误读成了‘o55’,听起来反倒简单又朗朗上口,后来就变成了这种米糕独特的叫卖声。” “啊!我知道福建方言有很多种,并且每个地区都不一样!”朋友恍然大悟,旋即又发问:“那福州本地有什么特色糕点吗?” 当然有!福州的糕点种类非常之多,有其他地方传过来的,也有本地独创的。吃来饱腹感十足的朦糕,北方话里叫“发糕”。小时我起晚了来不及吃早饭,就会在上学路上到小店买一块迅速吃掉,早饭就算解决了。福州方言中,有句俗语叫作“会朦朦糕,儥(不会)塌头粿”,就是用“做朦糕”来比喻做事情的决心:这件事势在必行,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因为材料都是大米,就算膨松不起来成了“塌头粿”,也是能吃的嘛! 除此之外,“糕”在福州祭祀典礼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福州人祭灶时,会选用味甜的猪油糕、万字糕、分片糕等。人们把这些“糕点常客”和灶糖灶饼放一起,让灶王爷吃得口甜心甜,好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那身高’的‘高’在福州话里的发音是‘go55’吗?”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朋友灵机一动,“所以福州话里,年糕也寓意着年年高的意思,是吧?” “是,也不是。”我故作玄虚地卖了个关子:“其实,福州方言里,年糕不叫‘年糕’,叫‘糖粿’或者‘甜粿’。” “粿”其实就是福州话里对“米糕”的称呼。“粿”有的红润丰腴,有的白如凝脂。不过北方人说的年糕,大部分情况下是对应福州话中的“白粿”——过年时一道白粿炒蟹,白粿的软糯配上蟹的鲜甜,再辅以爽口的花菜,是福州人家餐桌上独特的主食。 当然福州的“粿”不止上述那些。味道甘甜的番薯粿,是以番薯为主要材料,把番薯礤丝后和米浆一起上锅蒸成。还有一种传统糕点叫九重粿,是福州人过重阳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九重粿的传统做法是先用茱萸液将米浆染色,做出金黄色的第一层,中间夹着七层糖色,最底层是米浆的原色,一共九色,是为九重。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吃下九重粿,接下来的日子就可以一切顺利。九重粿里有福州人对身体健康、事业进步的美好期盼。 除了吃各种各样的“粿”,福州过去的水上人家逢年过节还有个很特别的习俗叫“讨粿”,即向他人讨要米糕。究其历史,也是大有说头。相传唐末五代之时,唐兵入闽。原住民中幸存的男人逃往水域求生,成为疍民。为上岸寻找妻女,趁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四“唐部人”不开杀戒的时候,疍民男人便假借讨粿之名,上岸挨家挨户搜寻妻女留下的暗号,以便夜里接走,江海团聚。这一习俗后来演变为的讨粿,又叫“讨吉祥”。 “原来是这样啊……看来福州的糕点不仅好吃,还很长知识呢!”朋友拉着我,兴致勃勃地走向不远处的点心店,“我想带一些福州特产回家,你教我几样‘o55’的说法,我用福州话问老板买吧”。 “我要ciek5 go55(蠘膏)、ngai21 o55(牙膏)、la21 ja55 o55(垃渣膏)这三种糕点。”他学说了几遍,就自信满满地开始“点单”,面对老板一头雾水的表情,他猛然意识到了不对,无奈地回头找早已躲远了的我——“原来是你乱教!又耍我!!!”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年轻人使用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你是95后、00后,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你来投稿。 我们也想听一听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讲不好也不要紧,我们都是两个声,敢讲最重要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