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府境—— 仓山台屿陈氏宗祠
Published at Feb 14, 2023 10:31 am
红墙绿瓦,阅尽几世风华;飞檐翘脊,弥漫英杰气息。这里,便是坐落在仓山区台山南麓的台屿陈氏宗祠。
八百余载薪火相传
宋靖康年间,金兵侵犯中原,一批文人士子愤于朝廷腐败,回天无力,选择隐居与南渡。1126年,一名士人从河南辗转来到福建,先在福州城内钓鲈桥(今鼓楼区南营附近)落脚,后四处巡游,见台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个读书作文、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于是选择台屿建房定居。这士人便是台屿陈氏始祖、时人称为高士的陈允元。
宋景炎元年(1276年),三世祖嘉言公筑“书隐草堂”,明朝洪武初年改建为宗祠,明万历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重修,规模逐渐壮观。
星移斗转,台屿陈氏宗祠经风雨侵蚀墙裂廊圮,返乡省亲的华侨、族人莫不惋惜。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旅外宗亲襄助下,宗祠再次大规模重修和部分扩建。2005年,台屿陈氏宗祠列入“中国名祠汇编”,2009年列为福建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祠坐北朝南,共有五进,纵深125米,横宽18米,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由门墙、门楼、仪门、祠堂厅、祭厅、神主厅、台山阁等组成,为福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古祠之一。
古祠巍峨新旧交辉
依山势而建的古祠,无论古建还是新盖的建筑,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巍峨壮观。宗祠群落四面风火高墙,前围墙面街,正门口两侧分立衔球石狮。后护墙靠山,前后五座均有石阶层升。
从双开围墙大门走入,是丹桂丛立的祠埕,故称“桂花埕”。左右两墙是雕刻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图文故事的青石雕墙面。伫立祠埕,可直望至第五进“书隐楼”。
“桂花埕”正面登三级石阶至第一进“思亲楼”,为仿宫殿式两层阁楼,系原“仪门厅”改建。
“思亲楼”正门悬“世界冠军”“博士生导师”“院士”等金字匾额。
右侧小院竖石碑“圣旨”,这是明代英宗皇帝在1458年为表彰台屿先祖陈淮捐粮赈灾义举颁发的圣旨,里人立碑以纪。
自“思亲楼”步三米石埕,就到了第二进“丛桂堂”。清建筑风格的木结构大厅堂内雕梁画栋,除大厅正方高悬的明嘉靖皇帝御赐的“儒族”金字牌匾外,还有“词林名士”“十二代同堂”“靖粤功高”等匾额。
过九米深的大石埕,登五级石阶至第三进大厅。第三进有明显的明代建筑风格特征,左右陈列古代钟鼓、明代服饰、锡制銮驾和十八般仿古兵器,两盏大宫灯高悬于二、三进大厅中梁,古韵十足。
第四进为“魁星楼”,楼前石埕中有“书隐古泉”遗址。井水清澈如镜,相传三世祖嘉言公隐居台屿筑堂读书时凿“书隐古井”供饮用洗涤,因年代久远已不复存在,后人凿井以作纪念。
一至三层,依次是祭祀先祖的神主厅,褒扬先贤今哲的名人厅和赞誉为家乡公益事业贡献良多的海内外宗亲的荣誉厅。
自“魁星楼”二层后埕登30级石阶,抵第五进“台山阁”,为2002年重建。原“台山阁”为陈氏三世祖陈嘉言的藏书楼,仅余遗址。重建后楼高五层,仿古方塔形建筑,雄伟高耸,成为台屿的地标建筑。正厅竖立着曾获福建省政府金质奖章表彰的爱国爱乡宗亲陈德善先生汉白玉半身塑像。
楼中设有纪念近现代台屿陈氏革命先烈的纪念堂室,如陈更新纪念堂、陈任民纪念堂,以及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为国捐躯的陈氏先烈的英烈室等,供后人瞻仰。
儒族之光名人辈出
“书隐先生裔,词林名士家”,提到台屿,必离不开“书香”一词。追根溯源,陈氏家族的文儒之风和辉煌气息从这座古祠中悠扬而来。
有数百年深厚积淀的台屿名人辈出,史称“凤诰称儒族,麟经绍大家”,史上出过8 位进士。陈氏始祖陈允元博学多才,著有《高士堂集》等传世之作,还有宋代天文学家、历史学家、著有《书隐草堂》的陈嘉言,元代隐居高盖山桃花溪种桃读书的名士陈忆翁,明代辞官归来、修建福州名胜古迹“望北台”望北谢恩的名宦陈京,首倡并捐资修复永泰方广岩寺的著名诗人陈鸣鹤,出任琉球国左尚使(宰相)的陈克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陈更新,共青团福建省委暨福州支部创始人陈任民,太极拳世界冠军、被誉为“太极王子”的陈思坦等等。到了现代,台屿还走出院士、博士生导师等一大批科教精英,如今更有大批各行业精英活跃在海内外。
台屿自古人杰地灵,人文内涵隽永。陈氏宗祠仿佛一座灯塔,以其闪耀的人文精神,指引世代,福泽社会。
中正仁和一脉相承
“一介书生谏草足惊奸胆,千秋道法坑花犹恋忠魂。”宋代陈东死谏权奸,以谢天下,不惧安危,抗击金兵,遂被人所害。
其忠烈之风为人敬仰,台屿陈氏先祖自中原入闽后,将陈东奉为陈氏主神,世代顶礼膜拜。台屿人“忠、孝、廉、节”的传统千年传承。在第四进“魁星楼”三楼的“德善厅”,就传颂着一位老先生爱国、爱乡的感人故事。
1927年生于台屿的陈德善早年丧父,12岁那年跟随乡亲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后凭借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领会经商要领,把握机遇,白手起家,自营咖啡店、开餐馆、购置房地产,事业蒸蒸日上。
成功后的陈德善不忘创业的艰辛,率先资助贫穷乡亲,虽定居新加坡却殷殷情系故土,心念祖国。1988年陈德善怀着赤子之心,返乡省亲拜祖,脚踏阔别五十春秋的台山,聆听乡亲建议,决定为家乡公益事业做贡献。
从1989年到1995年的七年间,陈德善先后慷慨解囊捐资131万元人民币,合资建台屿小学兴学大楼、文体馆、游泳池以及水泥桥、图书馆、教育商场等,并成立陈德善文教基金会。他还捐资修缮文物保护单位——台屿陈氏宗祠,重修宋始祖高士公陵园、元古墓、明代书院——文昌宫、古迹隆兴庵、饰宋陈东忠烈祠等,使得这些文物古迹重放光彩。
直到今天,“忠、孝、廉、节”的优良传统美德依旧熏陶着台屿后昆。族裔中捐建学校、修桥铺路的善举层出不穷,让此地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严鑫/文林振寿/图)
2023 年第7 期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人文府境—— 仓山台屿陈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