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龙舟村匠心造“龙”
Published at Jun 12, 2023 09:36 am
“三山缥缈蔼蓬瀛,一望青天十里平。千骑临流搴翠幄,万人拥道出重城。”宋代福州郡守程师孟的诗句,记述了当时人们为观看龙舟赛,万人出城、千骑临流的壮观场景。由此可见,早在宋代,福州人就对龙舟运动情有独钟。
本月将迎来端午节。在闽侯县南通镇的方庄村,眼下正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今年,村里的龙舟订单超过200艘,总产值约600万元,较之往年又有提升。方庄村是中国最大的龙舟制造村,这里制造龙舟的技艺已经传承了700多年。
坚持纯手工造龙舟
选料制作精细考究
刚步入位于大樟溪畔的方庄村中,记者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推刨声、切割声、敲打声等制作龙舟的声音。
方庄村目前有4家较大的传统龙舟厂。村里能工巧匠制造出的龙舟,不仅销往中国各地,还畅销海外。
走进方庄村“龙舟世家”方绍晃家的制船厂,记者看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正细心指导其他匠人如何优化工序。他就是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庄龙舟制造技艺(闽侯县)”的传承人方绍晃。
目前,方绍晃他们还是坚持用斧头、刻刀、锤子、墨斗等老辈传下来的工具,纯手工打造龙舟。
方绍晃从14岁起就参与修船和造船,技艺精湛。由他参与制造的龙舟外形美观、质量优良,很受欢迎。
他告诉记者,制造龙舟从选择原料到制作工艺都非常讲究,主要以杉木为原料,大多选取闽北山区树龄40年以上的再生林木。木料要经过一年以上的风干,确保湿度达到造船标准后,才能用于制作龙舟。
制作和组装龙舟的工序更加繁琐,如做龙骨、钉底板、做船桅、装鱼梁和坐板等,十分考验手艺人的耐心。
龙舟组装完成后,还要抛光、胶缝、第二次抛光、上油漆、画花,最后安装上雕刻好的龙头,才算得上是最终成品。
龙舟分五种有两大类
制作技艺在不断创新
龙舟种类繁多,有传统龙、标准龙、彩龙、游龙、禾艇这5种,分为竞赛龙舟和游龙两大类。其中,传统龙、标准龙和禾艇一般用于龙舟比赛,彩龙和游龙则主要是观赏展览型龙舟。
福州的传统龙舟属于观赏展览型,其身长18米,要坐32个划手,外加鞭炮手、鼓手、锣手以及舵手4人。这种龙舟从开始制作到最终完工,单人单工的话,需要20多天;多人合作的话,也需要一周左右。
在这些工序中,最考验龙舟匠人技艺的,莫过于龙头的制作。制作船体时“大刀阔斧”,而制作龙头时,工艺要十分精细。他们要用几十把不同的修光刀,对龙头进行修光;接着,再进行切割、喷漆、上色等。一颗新龙头经过许多工序才能诞生。
近年来,随着龙舟运动的兴盛,竞赛型龙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方绍晃介绍,竞赛型龙舟不同于传统龙舟,它对速度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匠人们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此,他们经常到广东等地,学习当地龙舟的制作技艺,吸取优点,并跟踪了解每艘龙舟在实际比赛中的表现,以此找出不足,日后加以改进,对龙舟造型进行不断升级。
年轻人接力传承
吸引了研学团队
方庄村的龙舟制造技艺能够传承700多年,主要是因为当地一代又一代人对龙舟有着深植血脉的情感。
方绍晃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曾经忧心村中很多年轻人不愿继续从事制造龙舟的行当,担心这传承了几百年的技艺后继无人。所幸,当时他刚大学毕业的侄子方剑伟毫不犹豫地加入制作龙舟的行列。
“我小时候,只要一听到龙舟鼓响,就会邀上几个小伙伴跑到河边观看龙舟赛。那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所以当初看到父亲、大伯他们在制造龙舟,我就忍不住想学。”方剑伟说。
经过10多年历练,如今35岁的方剑伟已经熟练掌握了造舟技艺,成为方庄龙舟制造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龙舟制作,他还利用闲暇时间设计制作微缩版的龙舟模型,并把照片或视频发布到新媒体平台,收获了不少粉丝。
“近三年来,制船厂陆续迎来了不少研学团队,有小学生,也有大学生。”方剑伟说,他的梦想是能在方庄村建起一个龙舟制造和技艺推广的展示馆,让更多人了解龙舟文化的魅力。(陈木易/文石美祥/图)
2023 年第24 期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中国最大龙舟村匠心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