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踏上申遗征程
Published at Nov 07, 2022 11:29 am
近日,闽江河口湿地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网显示,“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海、陆生物地理过渡带”已正式成为中国世界遗产预备项目。这是继“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后,中国今年递交的第二个世遗预备项目。
世界遗产中心资料显示,闽江河口湿地申遗涉及4 个边界相互连接的自然保护区:福建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
闽江河口湿地,位于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由鳝鱼滩、蝙蝠洲、道庆洲、塔礁洲等众多湿地组成,面积200 多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地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1平方公里。在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拥有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闽江河口湿地就在这条迁徙路线上,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
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河口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众多濒危动物物种和丰富的水鸟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其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区的重要驿站,是迁徙水鸟重要驿站地、越冬地和燕鸥类重要繁殖区。
其有着全球沿海地区唯一、大规模、稳定的鸿雁越冬种群。这里有鸟类313种,其中水鸟16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74 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鸟类37种。其鸟类种数占全中国鸟类种数的21.7%,占福建省鸟类种数的53%。
最新数据显示,闽江河口湿地野生动植物现已恢复到1089 种,其中水鸟152种,年均栖息该湿地水鸟数量超5万只,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遗鸥等众多全球极危及濒危鸟类频现。
2021年10月30日,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市文物局、福州市林业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中心联合组织了世界遗产专家论证会。专家组认为,闽江河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区的关键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符合世界自然遗产中生物多样性原址保护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标准。
据了解,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是申遗的第一步。一般来说,申遗成功需要8 年至12 年。
如杭州西湖申遗用了12 年,泉州申遗项目甚至走过20年。在借鉴各方经验后,闽江河口湿地将不断提升信息化监测水平,深化湿地科学研究,不断挖掘生态价值,全力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让这份“福州经验”走出国门。
(徐文宇)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闽江河口湿地踏上申遗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