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水治水亲水 绘就生态美新画卷
Published at Nov 07, 2022 11:24 am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福州主要流域9个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
这是怎么做到的?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福州市将城区内河水系治理经验做法,推广应用到闽江、乌龙江的‘两江四岸’,以及福清龙江流域等大江大河的环境治理提升中,探索形成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多方参与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
护河爱水 全民参与
福州通江达海,城区河网密布。
上世纪90年代,福州城区经常内涝,水体黑臭严重。习近平同志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治水方略,为福州内河治理指明了方向。
历届福州市委、福州市政府传承理念、久久为功,构筑全民治水大格局。2020年12月14日,福州举行“河长日”启动仪式,将每年的3月14日定为“河长日”,并在每月14日开展集中巡河护河行动。今年4月14日,福州启动“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拓展“河长日”内涵,持续提升全市河湖水系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6月,福州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获中国国务院督查激励。
福州市委、市政府与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签订治水“责任状”。全市各级党政“一把手”每月带头巡河,一线研究部署推动水系治理工作,确保任务推进无缝对接。
“福州建立了属地政府年度治水重点任务‘一本账’,以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逐县逐项制定治水清单。”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倒逼县(市、区)属地,确保各项治水任务有序推进、落到实处。”
福州市还通过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三年行动,开展起步溪、溪源溪、大樟溪等流域水系专项排查。今年1月至9月,福州主要流域36个省考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7.2%;54个省考小流域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4.4%,无Ⅴ类及以下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综合治水 恢复生态
近年来,福州建立综合治水新模式,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力争在“有鱼有草”上实现突破,让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
在龙江流域,福州开展了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包括水下的河床清淤工程,岸上的全面截污、全面治乱,两侧的“建一批、治一批、改一批”污染源治理。龙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今年1月至9月,龙江海口桥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Ⅲ类。
福州市各相关部门协同实施
了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治理和河道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完成闽江流域福州段89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打造闽江河口湿地等4处区域样板,闽江干流福州段优良水质比例达100%。
为避免水系治理“建管脱节”,福州市还探索建立包括水质维持、环卫保洁、设备运行等指标的内河运营管护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与运营、服务费挂钩,确保“谁建设、谁养护”。目前,城区6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并转入运营。
精准治水 联防联控
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福州实现河流湖泊精细化治理,构建“水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网格化巡查、治理工程、环境质量跟踪”体系。
依托闽东北区域协作机制和生态云平台,福州推动在闽江上下游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控联防联控机制,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等数据互通共享。
“我们整合环境监测资源,率先建设特色环境监测站,将全市分为5个片区,根据各片区、各辖区污染源分布特点,监测人员上岗及仪器设备配套情况,培育各县级监测站特色监测能力,补全水质监测短板,形成覆盖全市的水系监测网络。”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福州已实现流域水质实时监测,全面掌控流域水质动态变化。
福州还建设了项目全链条监管平台,对“两江四岸”周边建设项目,根据环境敏感程度,实施精准管理,建立事中事后、测管联动、联合执法的扁平化全链条监管机制,形成“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管体系。目前,“两江四岸”散乱污企业整治完成率达100%。
亲水宜居 美丽河湖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州考察时强调,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近年来,福州市坚持从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出发,以治水为突破口,做足“水文章”,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宜居城市。
福州将水环境保护纳入战略发展规划,保护山水生态廊道。
城区段控制山水界面间建筑高度,预留视线通廊;村庄段提升景观风貌,美化山水廊道景观界面。
在完成所有规划河道整治基础上,福州延伸开展城中村沟渠支流整治,同步治理水系周边环境,以沿河步道和绿带为“串”,以有条件的块状绿地为“珠”,建成串珠公园200座、滨河绿道550.8公里,沿河打造生态休闲空间,让市民真正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生态福利。
下一步,福州将打造水生态环境品牌,比如利用“两江四岸”沿线资源,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文盛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何佳媛)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爱水治水亲水 绘就生态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