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亭江炮台:海防活教材
Published at Nov 30, 2020 10:35 am
马尾亭江古炮台公园内,这里的炮台有着近400 年历史,以炮台为主体,建成了占地面积1 万平方米的亭江炮台公园,免费开放。游客行走在绿水青山环绕的公园里,除了领略美好风景,还能追怀历史。
亭江炮台是中国现存少有的近代典型海防岸炮阵地,也是目前闽江下游炮台遗迹中保留最完整的一座,成为研究中国近代海防体系及其演变的活教材。
发现档案
亭江炮台位于马尾区亭江镇南般村,又称北岸炮台、南般炮台,前临闽江背靠群山,北距亭江镇1 公里,南距闽安村1.5 公里,素有“省府门户”之称,成为闽江口近代海防体系的第二道防线。整个炮台由山巅主炮台、山边前沿炮台、临江炮台群及山后弹药库组成。炮台与弹药库、炮台与炮台之间有地道相通,地道里设有休息室。2013 年,亭江炮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文化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
历史溯源
海防前线几经风霜
讲述人:马尾区文保中心主任张征
亭江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 年)。清军占领闽安后,在象屿筑南岸炮台,南般筑北岸炮台。亭江炮台(北岸炮台)与南岸炮台隔江相望,可形成交叉火力封锁江面,成为闽江口重要防线。
雍正六年(1728 年),亭江炮台历经70 余年风雨,部分损毁,清廷准予修复。
炮台在道光、光绪年间多次重修。道光三十年(1850),林则徐巡视闽江下游时见炮台荒废,上奏清廷,准予重建。光绪六年(1880年),闽浙总督何璟组织重修。
光绪年间,萨镇冰族叔萨承钰撰写的《南北洋炮台图说》中描述亭江炮台:北岸坐西向东,群山拥后,南属闽安镇,北由亭头可达连江,地隶闽安右营,与南岸对峙,有虎踞龙盘之势。
但是,在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中,法国舰队在马尾港突袭福建水师,退出时沿途摧毁闽江两岸炮台,并派陆战队登岸包抄,毁坏了亭江炮台。
光绪十二年(1886年),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修复炮台,新建了新式炮位,安装了部分新式克虏伯要塞炮。
抗日战争中,亭江炮台遭日军破坏,不久再次重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亭江炮台受到较好重视和保护。1986 年,亭江炮台被列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 年,亭江炮台列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亭江炮台被列为第七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传承
悉心修缮古为今用
2013年,马尾区政府启动修缮炮台文物,2014年完成炮台公园建设,增设停车场并进行园林绿化,公园占地面积10000 平方米,其中炮台区域3000平方米。
2014年,马尾区决定由福建船政文化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对亭江炮台进行统一管理。“由我们管理后,多次修缮保护炮台,让它古为今用。”福建船政文化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2017 年,前沿炮台、沿江炮台等处坑道出现土块松动、塌方,他们立即进行修缮。去年和今年,为更好保护两尊红夷大炮,一方面原样复制,一方面对古炮进行除锈、上漆等修复保护,现在展示在公园江边的4尊红夷大炮是复制品,修复后的大炮安放在山边前沿炮台上。
该负责人说,由于年代久远,临江炮台4个炮位顶部三合土出现了不同程度风化、开裂,他们于是用符合文物保护的木柱加固。管理方还聘请测绘师测绘、调查炮台风化程度,更好地保护整个炮台遗址,让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基地。
记者走进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临江炮台,4个炮位呈一字形,阵地采用三合土棱堡式护墙,由糯米糊+沙+石灰等倒模而成,结实耐用,护墙上碗口大小的痕迹是当年炮弹攻击留下来的。
再往上走是前沿炮台,也叫山腰炮台,是两座相连的暗炮台,属于炮房式炮台,原本有15个炮位。战争中,山腰炮台被炸毁,现今只能看到4个炮位,这些炮位也用三合土筑成,配备小口径火炮,定向攻击近距离江面和江边目标,掩护主炮台。
最高处的山巅炮台是亭江炮台的主炮台,设一个露炮台炮位,炮口朝闽江,可攻击中远距离目标。山巅炮台后下方设有三间营房一间弹药库,均为三合土墙体。当时闽安水师有500多人,整座山有50多座营房供官兵休息,后来因山体坍塌掩埋,现在的营房是根据当时格局仿造的。(欧阳进权)
专家点评
百余年来抗击外侮的见证
亭江炮台这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海防设施,见证了中国近代军事设防的转变和发展。在亭江炮台,可以同时看到炮房式、露炮台式等多种典型的近代炮台建筑形式,是研究中国近代海防体系及其演变的实物例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亭江炮台的突出价值体现在它的明确纪年和有文字可考,为研究清代以来中国东南海防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研究中国近代海防体系及其演变的活教材。
亭江炮台是军事设防转变的重要标志。从清代顺治年间设立炮台开始,到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在闽江口营造了数道防御体系。亭江炮台作为清代在闽江口的军事设防,有别于以往朝代,其显著特征是由建要塞、城堡向建炮台转变,由城防向海防转变,由防御来自内陆的游牧民族或内部王朝反叛势力到防御外来的西方列强转变,体现了当时火器在要塞防御运用上的发展,也体现了清代中国海防思想和战略的发展。
亭江炮台还是中国近百年来谋求独立自主的一座丰碑。从鸦片战争抗击英军的闽安防线,到甲申海战抵抗法国军舰的闽江口防线,再到抗日战争防御日寇入侵的闽江要塞,亭江炮台是百余年来一次次抗击外侮的见证,是中国近代海防历史的缩影。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国保”亭江炮台:海防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