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下炉村:宜居 宜业 宜游
Published at Dec 14, 2020 09:27 am
闽清白樟镇下炉村距闽清城关15公里,福银高速路云龙出口7公里。该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古代礼乐家陈祥道、陈旸墓地及旗杆厝等历史文化古迹。该村于2015年入选福建省级第一批传统村落,2018年被评为福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大片无人栽种的荒地成了一个占地1500亩的农庄;又窄又弯的乡间小路拓宽改造成平坦通畅的雄白线公路;一下暴雨就洪水泛滥的河道经过改造后,沿河修建了一条休闲步道……靠着返乡华侨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如今的闽清白樟镇下炉村不仅有了“人气”,还有了“生气”。
不忘初心
归国华侨返乡办农庄近日,下炉村10多位村民到村里的羊顺农庄种植月季,依工种不同,日薪为150元~500元不等。
这个农庄是由返乡乡贤、马来西亚华侨刘兴顺投资建设的。
刘兴顺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刘霖举16岁离开下炉村到南洋谋生。上世纪70年代,多次重回故土的刘霖举注意到村里环境每况愈下,经济发展萎靡不振。临终前,他希望刘兴顺能不忘初心,返乡为村作贡献。
为此,2015年4月,59岁的刘兴顺回到了下炉村,前后“接管”村里1500亩土地,创办起了羊顺农庄。5年来,他投资了3000多万元,将大片无人栽种的荒地改造成了绿油油的农田、山林,并建起儿童游乐设施和休闲房,如棋牌室、高尔夫球推杆室等。
下炉村支部书记刘健告诉记者,羊顺农庄给下炉村带来了高“人气”。2016年以来,平均每年到村里游玩的游客超过8万人次。今年9月,2020年闽清县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羊顺农庄内举办,更是让这里“火”了一把。
如今,村民们除了可以到农庄工作,还可承包农庄内的卡丁车、KTV等项目进行经营,拓宽了增收渠道。
履职有为帮助村民解决修路治水问题下炉村的变化,也离不开党员林巧清的奉献。
此前,从白樟通往雄江的道路,有5公里途经下炉村。但这段路又窄又弯,常常堵车,严重制约附近多个村庄的经济发展。
2017年,当选为闽清县人大代表的林巧清开始多方收集群众意见,并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经过不懈努力,这条道路的建设终获批准,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已先行通车3.8公里。
为了彻底解决暴雨后下炉溪洪水泛滥的问题,林巧清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争取到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河道治理。此外,她积极向电力、电信等单位反映有关情况,如今下炉村洋里辖区陆续装上了变压器,建设了通信铁塔,灯变亮了,手机也有信号了,村庄也变得更加宜居。
未来计划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下炉下炉村是有福建省传统村落称号的古村,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旗杆厝,还拥有古代礼乐家陈祥道、陈旸墓地等。
刘兴顺告诉记者,他希望借助“人气”和“生气”,利用羊顺农庄的影响力,联合村两委一同深度挖掘村内的文化特色,开展羊顺礼乐小村等各种团建、亲子、研学活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下炉、宜居下炉、人文下炉。
“我希望羊顺农庄能成为下炉村的‘基石’,不仅让村里的留守老人有所依靠,更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个返乡工作的平台。邻里友善、环境美善,是我对故乡的最大愿景。”刘兴顺说。(陈木易)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闽清下炉村:宜居 宜业 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