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館助港融入文化雙循環

Published at Jan 06, 2021 09:34 am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建立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日前举行封顶仪式,预计2022年中即可开馆迎接游客。800多件故宫珍宝将于9个展厅展出,主题包括紫禁城建筑、清代宫廷生活、文化传承工作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直言,香港有来自全球的顶尖艺术人才和优秀的策展能力,加之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上越来越被重视,香港可以作为祖国文化的「南大门」,香港故宫馆的落成,一定能令香港更好地融入国际、国内文化双循环。 ■香港文汇报记者 郭天琪 此前,吴志华任职康文署副署长期间,已一直负责博物馆的相关项目。他直言,香港博物馆与内地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香港历史较短,文物资源比较匮乏,而内地文物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博物馆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截至去年,内地已经有超过5,500个博物馆,平均每25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各种博物馆对游客的吸引力都相当巨大,故宫更是博物馆的「顶流」。例如在北京故宫刚刚闭幕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更是完全被观众逼爆。如果香港能够抓住「故宫热」的机遇,绝对能吸引大湾区和其他地区的观众群。 他说,多快好省地做好一件事是香港人的长处。文化产业方面,香港的优势就是艺术人才和国际网络,策展能力亦是世界知名。香港故宫的研究人员来自内地、香港、台湾、英国、加拿大、美国、瑞士等,所有人都精通中英文,不仅带来了全球的视野和人脉资源,还可以用最合适的方法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 解读方式新颖 港展览「转内销」 他表示,香港的优势是用国际平台和国际策展团队将内地的传统文化重新演绎。2018年,与北京故宫合作的「西洋奇器──清宫科技展」在香港科技馆展出,全新的解读方式和策展能力,令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眼前一亮,整个展览更直接被山东的博物馆买走,他笑言这是「出口转内销」。 吴志华说,香港作为祖国的「南大门」,不光面向国外,还面向内地,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出入口。香港要好好利用内地的文博优势,结合香港的国际平台和策展能力,将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也将世界文化带回中国,而这亦是香港故宫的使命。 「我们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挥好香港作为国家文化南大门的地理优势,将观众群扩展至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这是一个7,000万人口的市场,然后进一步跟北京故宫来一个『南北双呼应』,面向14亿观众。」 多媒跨界发展 拟办故宫音乐会 吴志华透露,香港故宫馆不只是展示传统的地方,除了保持文物的历史性,更要创新。运用现代科技解读文物是香港故宫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他举例指,目前已经有英美团队用现代科技剖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香港故宫馆也希望未来能从科技角度解读中国文物。其实香港已经有过多个通过科技解读文物的项目,例如2018年的《数码敦煌》,2019年的《清明上河图3.0》数码艺术展,都吸引了大量观众。 吴志华亦透露,多媒体和跨界节目亦是未来的重头戏,可能会利用西九的草坪举行故宫音乐会等跨界活动,揭盅时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