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開放全球觀測申請

Published at Jan 06, 2021 09:30 am
4月1日起可线上办理 首年国外科学家使用时间占10%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周琳 北京报道)香港文汇报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今年4月1日正式向世界开放,接受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经评审、遴选确定后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建成启用,进入调试期;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中国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网友点赞:大国风范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中国天眼」项目成立之初,就确定了「逐步对外开放」的原则,为全人类的太空探索作出一份贡献。在「中国天眼」开放的第一年,国外科学家将被分配到总体观测时间的10%。消息传出,国内大量网友纷纷点赞「大国风范」,对于国外空间科学界来说,这无疑也是个好消息。「美国天眼」去年12月1日倒塌后,全球大型球面射电望远镜只剩下「中国天眼」。 目前,「中国天眼」完成国家验收以来运行稳定可靠,已取得发现逾240颗脉冲星等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达40余篇,并以其当今世界最强灵敏度射电望远镜的巨大潜力,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原初引力波。 上月美国媒体获准进天眼拍摄 2020年12月,中国同意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进入天眼进行拍摄,这是第一家进入天眼拍摄的美国媒体。英若明是这次拍摄参观的记者,他称,「中国天眼」的核心装备馈源舱,是真正的掌上明珠。 望远镜灵敏度全球最高 在CBS采访中,FAST运营和发展中心主任王启明表示,天眼的望远镜灵敏度是全球最高的,中国愿意与全世界的科学家分享望远镜,天文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在这一领域中,无疑是位于世界前列的,水平不亚于美国。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介绍,自今年4月1日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FAST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 「中国天眼」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的第一年,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10%。不过,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的观测申请不限于中性氢星系巡天、银河系偏振巡天、脉冲星测时、快速射电暴观测等领域。 将成为「世界巨眼」 中科院院士、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武向平指出,2021年FAST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近几年,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并推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开放共享机制,已有与国际研究机构实现共享的案例。在合肥的科学岛上,中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面向全球120多个实验室开放,超过50%的提案来自外部。设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自2013年10月接受国际评估起,就已跻身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行列,并开放给全球科学家使用,截至目前,利用这一实验条件开展的研究,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更是数以百计。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