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前裕后—— 长乐玉田郑氏宗祠

Published at Apr 17, 2023 09:51 am
在长乐宏阔的大地上,玉田村宛如隐世古村。它是当地最早的革命老区,尊贤重教,古有遗风。伫立村中的郑氏宗祠揽文韬武略,负朗朗乾坤,其耕读传家的祖训、坚毅顽强的家族风骨,以及澎湃着大爱的红色基因,都令后人为之景仰。1995年8月,玉田郑氏宗祠被列入长乐市(现长乐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红色旅游景区。 奉先思孝 古祠焕新生 郑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最初规模较小,只有四扇三间,清乾隆年间得以扩建。嘉庆十七年(1812年)在乡绅郑子御的倡议下,时任族长郑孟庭授意由郑子御主持重建,当地富绅郑子栋等人纷纷慷慨解囊并积极出谋献策,至道光元年(1821年)终于竣工。后宗祠又经数次修缮,面貌焕然一新,但又流淌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它延续着清代南方建筑的独特风格,坐西北向东南,屋宇呈长方形状一字排列。面阔18.28米,深45米,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四面围以风火墙,颇具气派。主体建筑为杉木六扇五间,硬山屋顶,穿斗式结构,梁枋上雕刻花草,格调高雅。 大门正中间嵌一青石,题写着“郑氏宗祠”四个大字,笔力雄健。上边是“奉先思孝”的横匾,辅以二十四孝图灰塑;左右拱形门上方分别镌刻着“入孝”“出悌”字样。 宗祠遵循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格局,建有门楼、插屏门、回廊,古朴雅致。前中后三天井,有序且庄严,寄天地气场相通、天人合一之意。它既是郑氏家族祭祀先人、崇仰贤德的场所,又承载着对后人“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 追远思源 千枝归一本 郑氏源于姬姓,远祖为郑桓公。福建郑氏有来自荥阳,有来自固始。玉田的郑氏究竟繁衍自何支,有待确凿史料佐证。族谱上仅可知“自固始入闽,支分派别,由唐迄今”。但宗祠大厅的柱联“荥阳迁闽都繁衍千秋世泽;钟门移玉瀍(即今玉田)志振万代冠裳”又另有深意。都说天下郑氏出荥阳,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灭国后以郑为姓。东晋永嘉年间,“中原版荡,衣冠南渡”,郑桓公的第四十世子孙龙骧将军郑昭入闽,为郑姓入闽始祖,其后裔多居福州一带,故称“荥阳迁闽都”。 在郑氏宗祠的一进大厅,悬挂着“钟门世裔”巨匾,表明玉田郑氏源于平潭钟门澳。玉田郑氏的肇基祖叫郑遂良,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遂良公父母早亡,有手足三人,遂良公居长,次弟名松林,三弟名松钦,因居地平潭钟门澳环境恶劣不宜耕种,生活穷困潦倒,便立志外迁以求重振家声。遂良公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迁至闽邑钦仁里玉瀍乡巷头南厅(今长乐区玉田镇玉田村),故称“钟门移玉瀍”。 后人于此定居繁衍至今已七百多年,传有二十多代,子孙三万余丁,诗礼传家,已成玉田望族。 现今玉田村一年有两次祭祖活动,分别是正月十六祭春、冬至日祭冬,有追远睦族之意。 2016年的祭春典礼,四百多位郑氏后人齐聚郑氏宗祠,其辈分从“子、希、文、永、孝、思、朝、邦、大、用”直至“允”,最年长者83岁,最年幼者不过9岁。郑氏十一世同堂,枝繁叶茂,不仅长乐仅有,亦是世所罕见。 祥瑞满堂 宗德衍家声 步入宗祠,迎面“福”字屏门。前座厅堂为六扇五柱,回廊环绕,厅堂后中央有六扇镂花屏门,细木刻制影字“忠孝礼义”“长发其祥”和“寿”。厅堂厢房前后八扇古门上雕刻“花开富贵”“竹报平安”联句。大厅两边墙上彩绘郑恒公立国和郑康成带履见驾壁画以及四幅“荣华富贵”图案。厅后悬挂着“家风、家训、家规”的牌匾,告诫后人要遵循诗书礼仪,立志、修身、立德。厅后走廊两边墙上分别绘画“松鹤图”和“金鹿图”,祥瑞满堂,古韵十足。 过天井上台阶,后座厅堂正面梁枋上挂着一面鎏金匾额,上书“十叶叙序”四个大字。这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内阁大学士、太子少保陈宝琛受姻眷兄郑子栋邀请,惠临郑氏宗祠参观时为祝贺郑家十代同堂的题赠。现存的这一匾额虽为仿品,但也意义非凡。 主祠厅正中三个神龛供奉着郑氏列祖列宗的神牌,庄严肃穆。神主龛上方悬挂“带草堂”匾额,左右神龛分别木刻“麒麟抱旗”和“双狮戏球”。龛前两侧六扇镂花门,刻“科甲连丁”和“蟠桃赴宴”。 大厅堂左廊壁上镶立大理石碑志,上刻“本宗世系”和“宗祠简谱”,以及族贤献资名次。右廊壁上绘“玉田村全景图”画,游廊两边墙壁分别是“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彩图。厅两侧厢房刻有花鸟图案,雕工精湛优美。 耕读传家 古今尽风流 宗祠里悬挂着进士、解元、文魁、武魁、会魁、选魁、法学士等牌匾有二十余面,尽显文韬武略,熠熠生辉。 据《长乐六里志》记载,原玉田郑氏祠堂内有联句曰:“伟绩遍象、宾,三十载经纶,西粤仰清勤大尹;雄才冠曹、谢,数百篇著作,南闽推风雅名宗”,上联指的是郑日新,嘉靖乙卯举人,授严州寿昌知县,松江府通判,象州、宾州知府。《八闽通志》有传,按象、宾二州俱隶广西,故有“伟绩遍象、宾”“西粤仰清勤大尹”之句。下联指的是郑邦祥,少年时博极群书,擅书画篆刻,诗稿甚多,与名士谢肇淛、曹学佺等交游,并娶谢肇淛胞妹为妻,其诗采入《十二代诗选》。联中“曹、谢”指的就是曹学佺、谢肇淛。 后座中柱有副楹联“玉田衍派先祖贻香字毓成兄弟侄三进士;带草名家后昆继武熏陶就姑姐妹九诗人”,道出玉田郑氏文风之兴盛。郑善述是郑邦祥的孙子,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出任河北固安县知县,著有《青毡集》、《敬收堂诗文》。而郑善述的长子方城、三子方坤、长孙天锦,个个饱读诗书,著述不辍,有着“同胞三进士”之荣耀。郑氏闺秀巾帼不让须眉,知书达理,精通文墨,有诗作流传于世,享有美誉的“姑姐妹九诗人”之雅称。 郑氏后裔秉承耕读传家的祖训,英才辈出,据记载明清时期便有知府四名,知县六名,进士五名,举人十名,秀才一百一十名。在现代,郑氏家族依旧文脉赓续,生生不息。 红色摇篮 丹心谱春秋 光前裕后,郑氏宗祠既是玉田郑氏宗族子弟接受启蒙文化教育的场所,又是玉田地区农民革命的摇篮。1913年,郑应霖借用郑氏宗祠作校址,创办玉田中心小学的前身——“闽侯第八区私立第一国民学校”,近百年来培养了大批人才。 1927年底,中共福州市委派郑乃之等人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在此创办成人夜校,积极帮助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耐心向他们宣传革命真理,并在农运培训班培训的骨干中发展共产党员,鼓励他们发动群众组织农民进行抗租反霸斗争。1928年4月,郑氏宗祠和桃源支祠同时成立了中共长乐第一支部,掀起了长乐第一次革命高潮。 现如今,玉田郑氏宗祠的红色文化及乡愁文化交相辉映。宗祠中习俗活动十分丰富,已经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精神文化家园,是当地一张旅游新名片。(郑艳玉文/图) 2023 年第16 期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