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御赐金牌和银牌的来历

Published at Nov 22, 2021 09:54 am
在福州地区,见过清朝皇帝颁发给船政“大清御赐金牌”和“大清御赐银牌”实物的人不多,笔者算是其中一位。此等船政文物,存世数量有限,很是稀罕。 来自法国的御赐银牌 先说银牌。1996年10月,马尾造船厂收到一封寄自法国的来信,寄信人是旅法华侨,中文名字傅瑞胜。他随信附来一张复印件,上面的物件令我十分惊讶。傅先生在信中写道:“今天我在法国友人处见到一枚清皇室御赐银牌,雕工精细,反面为‘福州船政成功’。 我估计此牌可能为福州马尾船厂由于造了我国第一艘兵舰而赐……” 复印件十分清晰,尺寸大小也没走样,此枚银牌略呈椭圆形,横向直径86mm,竖向直径90mm,厚度未标出。上方有栓缓带的圆环。银牌一面(且定为正面)外侧有线形花边,正中上写“大清”(从右至左)二字,中间竖写“御赐银牌”四字,两旁对称雕饰神采飞扬的四爪飞龙,龙形线条流畅简洁。 另一面正中书“福州”二字,下书“船政成功”,两旁雕饰环绕的瑞云。正反两面造型皆端庄古朴,字体为楷书。 信和复印件转到我的案头,对眼前的“大清御赐银牌”图案,我十分茫然。因翻阅过不少船政的文献资料,均未有见过铸造或赐给什么人金牌银牌的相关文字记载。 但看这精美的图案,心中判定此物应该是真家伙。我随即请教了对船政史素有研究的陈道章、陈贞寿诸专家,他们也都说未见闻过此物。不久,我就给傅先生回了信,谈了自己对这枚银牌的看法,并请他有机会将此银牌带回国内看看,或能转让。 第二年秋末的一天,傅先生告知已将银牌托人带回福州。来者是一位中年女士,用电话通知我到福州华林路她的亲戚家里会见。 我当即约了陈道章先生和马江海战纪念馆张寒松一同前往,张寒松特意还带了一台照相机。几经问路,我们终于来到这位女士亲戚的家,见到了这枚银牌。好家伙,真的非常精美,纯银质地,浮雕感很强,尤其那两条雕龙活灵活现,令人爱不释手。我们几位轮番翻看品鉴,很为当年船政有这么精美的御赐赏品而感慨。征得同意后,张馆长拿出相机开始拍照。他嫌房间内光线不好,那天正好阳光灿烂,遂移到阳台放在阳光下拍摄,正反面都拍了好几张。接着,我们和这位女士谈起了敏感的话题,即让售。女士表示此次将银牌带来,就有这个意向。我们询问了价格,说是要20多万元。那时船政文化尚未热乎,对船政文物的收藏并无官方授意。我们几个只是想,如果价格适合的话,就个人掏钱购下。 听到这个价格,都张口结舌了。过了几天,那位女士携银牌离开了福州,我们心中一阵怅然。好在拍了照片,谁知,张馆长将胶卷送去冲洗,却是一片模糊,原来在强烈的阳光下拍照,银牌会反光,真是遗憾。如今陈老、张馆长都已作古,现仅有我亲睹过这件珍稀文物。 御赐金牌疑云 再说金牌。2001年6月,我的一位同事李元标收到他在福建云霄县工作的远亲庄先生来信,信中附来两张照片,说是船政的御赐金牌。庄先生信中说,他是文物收藏爱好者,前不久用几件字画从别人手中换得这块“金牌”,因心中没底,就拍下照片寄给我厂,请人鉴定。同事将信和照片转给我看,我更惊讶了,银牌来历尚未弄清,又冒出“金牌”来。仔细端详照片中的“金牌”样式,造型字样与银牌基本一致,只是一面文字为“大清御赐金牌”。庄先生在信中介绍,这枚“金牌”有磨损,质地实为纯银,只是外表镀金而已。另外,这枚“金牌”的尺寸比上述银牌小了很多,造型为浑圆,直径48mm,厚4mm,重55克。我又询之陈道章先生,都认为不可能是伪造物。陈老还苦笑道,难道清政府真穷到这个地步,标明金牌,实质却是金包银,好笑。我给庄先生回了信,谈了对这一船政文物的判断,并也提出转让的意思。庄先生明确答复:不考虑转让。 那一年正好是船政创办135周年,厂里搞小规模的厂庆活动,我也正参与筹划“马尾造船工业旅游”项目申报中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作。遂对照银牌复印件和金牌照片图形,仿制了银牌和金牌,作为旅游点纪念品。这些仿制品赠送各界人士,作为船政吉祥物,很受欢迎。那几年,省市各级领导重视船政文化建设,船政文化成为福州地区四大文化品牌之一。为再现船政历史,传播船政精神,马尾区建设了大型的船政文化博物馆,一时名扬遐迩。而在两年前(1999年),福州台江区一位干部到青海挂职,无意中在牧民家里见到一枚“大清御赐金牌”,就将其收购,随后转赠给船政文化博物馆。 这枚历经百年的“金牌”,已磨损得现出里面的银质,大小形状都与云霄庄先生收藏相同。 不久,船政文化博物馆又收到英国人转赠的6枚“金牌”,转赠者说是曾在船政工作过的英籍教师的后代。这几枚“金牌”肯定很有来头,但据馆内工作人员细心鉴定,发现这6枚“金牌”质地却是铜和铁的,这就令人感到奇怪了。 (林樱尧文/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