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厝留声机》重温人文故事
Published at Nov 22, 2021 09:45 am
福州古厝人文有声读本《古厝留声机》分为上下两册,上册突出地方人文,里面既有荡气回肠的家国春秋,也有福州书香望族的百年家族吟诵,还有福州人杰的往事篇章。让我们走进这本书的人文故事部分,重温光阴故事,看看一座座立体的福州古厝在千百年间如何诉说着名人与福州城的故事。
浏览本书,深有感触的一点是:眼前看到的建筑,如果没有人文支撑,那和蛮荒自然物没什么区别。福州自古以来水网密布,榕树遮天蔽日,闽江养育着这片古老的入海之地。《古厝留声机》在这个底图里抓住的人物故事,始终贯穿建筑。想想,如果没有卡西莫多与埃斯梅拉达的爱情故事,巴黎圣母院该是多么黯淡,尽管该教堂身历浴火,然而,维克多·雨果已为这座教堂注入了永恒魅力。而《古厝留声机》努力挖掘古厝的文化基因,以厚重隽永的光阴故事,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丝丝乡愁,更体悟着传承千年的历史文脉。
——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黄汉民
家国春秋
——福州英杰事迹荡气回肠
《古厝留声机》开篇第一章《古厝风华·家国春秋》由17篇文章组成,串联着29座福州古厝。
从福州庆城路的闽王祠到闽王王审知墓,“八闽人祖”王审知跌宕起伏的一生跃然纸上。第一章首篇《开闽第一人,不做天子宁为开门节度使》,可让读者立体了解这位功垂闽峤,推动福建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作为本书的第一批读者,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闽都文化研究会评审委员会首席顾问卢美松发出这样的感慨:“王审知倡导教育、重视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才有了福建宋代以来辉煌的科举成绩。这一点作为每一个福州人,我们应该记住。”
“阳岐在南台岛南部、乌龙江边,福州往南方向去的古驿道从该村经过。村中有尚书庙,奉祀南宋的陈文龙。出生于阳岐的福州近代名人严复,自小就听说陈文龙的英雄故事,至死都崇敬陈文龙以死报国的气节。”这是《效死勿去,惟有丹衷天地知》一篇里说到的阳岐。通过阳岐尚书祖庙的介绍,“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陈文龙与晚年回到阳岐还在倡议重修尚书祖庙的严复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与岳飞、于谦合称“西湖三忠肃”的陈文龙和在福州民间尚书公信仰的演变,也牢牢地记住了在黑暗中点亮文明的篝火,成为中国“介绍近世思想第一人”的严复。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从林则徐宅与祠、沈葆桢故居、马尾昭忠祠、马尾船政等到林觉民故居、连江光复会旧址、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指挥部旧址等,再到于山补山精舍、安民巷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陈绍宽故居,百年福州的历史顺应着时代的潮涌,后浪推前浪的福州英杰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也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涅槃复兴。
家族吟诵
——福州书香望族名人辈出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近代中国,曾国藩家族、梁启超家族、陈寅恪家族等声名煊赫,而在福州,“六子科甲”“五子登科”“电光刘”的故事也被百姓津津乐道。《古厝留声机》第二章《古厝风度·家族吟诵》正是以家族为切入点,以坊巷里一座座保留至今的祖宅故居、田野乡间一栋栋恢宏的宗祠庄寨,向读者介绍百年福州家族的故事和流传至今质朴无华的家风家训。
“仓山区的螺洲镇,有田螺姑娘的传说,至今镇上还有螺女庙受人奉祀。这里还有世居的陈氏一族,清代以来人才辈出,科举上考中举人的92人、进士20人,由此成为近代福州首屈一指的世家望族。”《古厝留声机》第二章《古厝风度·家族吟诵》的首篇正是介绍“六子科甲”的福州陈氏一族。从三朝重臣的陈若霖,到末代帝师的陈宝琛、再到26岁成哈佛博士28岁成清华院长的陈岱孙,这三位算是螺洲陈家百余年中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
在《末代帝师,“六子科甲”家的家族之光》一文中,读者不仅能看到螺洲陈氏五楼(及宗祠)、文儒坊陈氏民居(陈承裘故居)等福州代表性古厝的介绍,也可以看到道光帝、溥仪、林则徐、林纾、英国人庄士敦与陈氏家族的故事。从创办苍霞精舍、福州东文学堂,到全闽师范学堂(福建师大前身),到担任全闽大学堂(福州一中前身)监督、创办福建官立中等商业学堂、创办螺洲两等小学堂、东城小学堂等,陈宝琛在福州的20年间为福建初步搭建了现代教育体系,为后世百姓称道,也因重视教育的家风而影响着陈氏后代。
先后执教清华、北大长达70年的陈岱孙,延续了陈宝琛未尽的教育事业,当他这样描述自己“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教书”时就不足为奇了。
名人往事
——既有家国情怀也有悱恻缠绵
三坊七巷、朱紫坊、鳌峰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福州古城的中心地带,也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古厝留声机》第三章《古厝风流·名人往事》共有10篇文章,既有“书法‘宋四家’,凡事都很认真的蔡‘市长’”的故事,也有“在父辈身后,三坊七巷里的名人‘二代’们”的交织人生;既能认识“先生如是,清代福州书院的山长们”,也能读到“叶氏风流,全闽大学堂首任‘校长’与背后的家族”故事。
自古才子多风流,而福州男人中也有许多爱妻典范。“福州人爱喝汤。给外地来的客人盛汤喝时,福州人常会说,爱喝‘汤汤水水’的人有情有义。”
福州男人长久以来的确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种说法,尤其在对待另一半的问题上,体贴深情是闻名于中国,绝不逊于上海人的。近代来看,最有名的莫过于林觉民,他写下的《与妻书》,家国情怀中见无尽悱恻缠绵。
林觉民之外,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与邻村郑氏女结婚,郑氏病故,林森誓不再娶;近代海军耆宿萨镇冰,夫人去世后,就将子女寄养岳家,鳏居终身;民国海军部部长陈绍宽,婚后七载夫人病逝,他不再续弦,回归故里后将夫人灵柩移葬于故居对面山头,以便随时遥望……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一往情深,足以作为福州男人的正面典范。
(管澍)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读《古厝留声机》重温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