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學者路遙辭世 投身研究義和團及民間宗教 田野調查六十載

Published at Jan 03, 2025 09:27 am
 
著名历史学者、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路遥先生,于2024年12月31日在济南逝世,享年97岁。路遥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义和团史与民间宗教史著名学者,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便带领研究团队在义和团和民间宗教领域锲而不舍地进行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以独特的研究方法和重大的学术成就蜚声海内外学术界。山东大学发布讣告称,路遥的遗体告别式将于1月4日在济南市殡仪馆举行。●文:香港文汇报记者丁春丽 济南报道 图:香港文汇报山东传真 

义和团运动是怎么回事,怎么开始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个问题是不清楚的,国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山东大学来解决。路遥和他的同事们当时接到任务后,考虑到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00年,仅仅过去6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老人还在,于是选择从田野调查入手。1960年1月,山东大学整个历史系,从老教授到年轻教授都统统下去进行田野调查,他们离开书桌和案头,去乡野中找寻亲历者,寻找资料的源头。 

当时近百名师生分为14个小组分赴鲁西南、鲁西北、冀南及豫、皖、苏三省共计30个县669个村庄。仅是这次调查,14个调查小组共搜集到了75万多字的口述资料,完成了山东义和团运动调查报告16个专题将近30万字,成为国内外所有义和团运动研究的最基础性的资料,田野调查抢救性地留住了史料。 

路遥和同事们先后组织了1960年、1962年、1965年及之后共六次大规模的田野调查。路遥先后主编了《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义和拳教钩沉》《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等著作。2004年起,路遥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基础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其成果《义和团运动文献资料汇编》(分中、日、英、法、德文5卷8册,550余万字)和《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7卷,300余万字)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引用。 

辛勤耕耘于「田野」「民间」 

历史学家李世瑜认为,路遥撰写的《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一书,解决了九十年来长期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义和团组织源流问题,「开创了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成功路子」。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佐藤公彦将该书视为「研究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歗认为,路遥撰写的《山东民间秘密教门》一书是「二十世纪中国学者关于教门史研究的一项总结」,其成功的背后是持续数十年、踏遍山东及河北部分地区70多座县份的「二十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教门田野调查」。因此,路遥被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柯文等海内外学者赞誉为「权威历史学家」。 

路遥投身义和团与民间宗教研究领域的田野调查长达60余年,始终辛勤耕耘于「田野」和「民间」宝库。路遥特别强调田野资料的重要性,认为该领域的研究除了运用传统史学考证分析方法,还必须与社会学、民俗学结合,进行田野调查,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尤其是从社会史角度对反洋教运动、义和团运动进行反思和再探讨。这与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年鉴学派、历史人类学的思路不谋而合。 

新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代表 

路遥1927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原名吴松龄,在青岛山东大学读书期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进步社团,1949年青岛解放后改名「路遥」。他是山东大学首批终身教授、讲席教授,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原顾问、山东大学义和团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路遥率领团队在义和团与民间宗教研究领域锲而不舍地从事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他是海内外公认的义和团运动史与民间宗教史著名学者,以其拓荒性研究奠定了山东大学作为海内外义和团运动研究学术重镇的地位。 

历史学者、中国史学会原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原所长戴逸曾将山东大学的义和团史研究,与北京大学的魏晋南北朝史、宋史研究,南京大学的元史、太平天国史研究,以及华中师大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一起,称为新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代表,而且影响力很广泛。 

「路遥先生承前启后,以一个布衣教授之身,担承本院历史学科大半之兴衰,其心志之劳苦,有不忍详述者。故礼聘路遥先生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实关乎学术千秋,非为一时之荣观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给学校的呈请中写道。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