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复”夺取“双胜利

Published at Mar 10, 2020 07:02 am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福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给政策、出实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重大项目全力以“复”,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我们要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确保稳投资、保增长、促跨越。”福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连日来,从医院、学校等民生工程到工业、商贸等产业项目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吊臂起落,建设者紧张作业,各县(市)区重大项目渐次复工。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下午,福州市185项对固投支撑较大的在建重点项目已复工173项,复工率93.51%,到岗24210人。 复工“马达”在加速疫情挡不住建设的脚步。榕城大地,复工的“马达”正在加速,熟悉的火热建设场景逐渐回归了人们的视野。 走进位于晋安区的省妇产医院项目施工现场,焊接声、切割声、捶打声不绝于耳。 该项目是省百个“重中之重”项目,被纳入省政府立项挂牌办理事项,建设刻不容缓!“今天在现场共有300多名工人同时作业,这段时间,为了确保人员充足,我们还包车、包机接工人返岗复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位于高新区的海峡星云国产化服务器智能制造基地正快马加鞭建设。安装隔墙、消防设施、暖通……项目现场100多名施工人员为完成今年4月15日投产的目标全力以赴。 去年12月25日项目启动,今年1月15日系统设计完成,2月10日采购物料备齐,3月3日设备组装调试、系统开发测试完毕…… 这是记者在项目入口处看到的一份施工计划,计划上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目前基本按照计划完成,我们争取产品能在今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亮相。”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峡星云项目基于国产芯片创建、培育和发展福建本地高端计算机品牌,推动高端通用国产整机研制,开展高端整机国产化替代与应用示范,为建设“数字福建”注入新动能。 同样位于高新区,已投产的兆元光电项目二期生产马不停蹄。 无尘车间内,工人们“全副武装”操作机器、核对参数、检测产品。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一期的生产线相比,二期生产线的产品种类更多,集成化程度更强,生产效率更高。“从前我们每月的产量是10万片LED芯片,现在可以达到70万片,不仅如此,公司年产值翻了至少8倍,预计可达30亿元。” 防疫网络在收紧复工不放松疫情防控。福州学校项目本月中旬复工,眼下钢结构、砌体等施工紧锣密鼓,小学部力争今年8月实现竣工。 项目外,工作人员拉起一条封闭“ 防线”。“ 进场得先过‘ 四关’。”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关是人员流动轨迹查询,扫码过关后,便进入体温检测、手部消毒这2道“关卡”,最后是实名认证。“每名施工、管理人员都有实名卡,上面有姓名、部门和工种,核对无误后方可进入。” 过“四关”进场,记者看到身着“多色”马甲的施工人员忙前忙后。“这是我们的创新做法!”该负责人说,为最大程度精细化管控,根据工人返岗前的行程性质,他们定制了黄色、蓝色和红色3款马甲,分别对应春节期间留守人员、省内及省外返岗人员,用差异“穿着”,最大程度区分、管控,减少人员接触。得益于落实到位的防疫措施,该项目作为全省6个项目之一,被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总站予以通报表扬。 封闭管理的还有华润万象城项目。2月25日,又有一批经过核酸检测的工人正式上岗,入口处,管理人员逐个录入信息,进行体温检测。眼下,在建的四期和五期又按下“启动键”,总建筑面积约为70万平方米。目前四期已完成地下室底板浇筑,五期全面封顶。 记者看到,各点位工人虽分散作业,但都憋着劲儿赶进度、抢时间。和他们一样忙碌的,还有活跃在现场的消杀车。“这原本是降尘的,现在‘转变职能’!”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消杀车一天两次对工地全面消杀,不留死角。 从城内转向城外,一面面“防疫墙”依旧牢靠结实。在罗源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生产计划及时调整,春节至今仍维持稳定生产。“考虑到下游用户开工延期、物流系统受阻等现实状况,我们适当减产了20%,保证厂内基本物流畅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生产不间断的同时,防疫同样不耽误。 面对每日1200余人次进入的现状,该公司安排员工分批返程,还采取限时封闭管理。用餐方面,更用上分段、分批、分餐、外带制等办法,切实降低食堂用餐密度。 一支志愿者队伍让“大后方” 的管控更精准。据了解,该公司发挥党工团作用,组建起59人的党工团志愿者服务队,做好协调保障、物资监督、信息反馈,让防疫形成“闭环”。 纾困措施在落实要让企业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除了自身的“好底子”,也少不了给力的外部“加持”。如何让企业心无旁骛有序复工复产?福州也有自己的好办法。 为给重大项目有序分批复工护航,市发改委建立起重大项目复工清单化管理,为175项省在建重点项目和185项对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支撑带动作用强的市重点项目一一“排兵布阵”,力求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我们还开发了‘一抓一促’APP复工情况模块,项目复工、人员到岗、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等都每日跟踪上报,确保及时‘ 盯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管护”同时,为给企业复工及时“清障”,一项项贴心服务也送去施工现场、流水线上,“一企一议”协调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据了解,市委、市政府成立了14个工作组,抽调140名科级以上干部,下沉项目建设和企业复产一线;市发改委会同省指导组先后赴晋安、仓山、长乐、闽侯、永泰、福清等地,深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指导项目有序复工,协调项目存在问题;成立了3个服务工作组,对长乐银河骏鹏智能制造、连江县医院等40个项目复工情况进行服务指导。各县(市)区、高新区和市直项目责任单位在落实主要领导定期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项目复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在建筑产业链恢复保障上,市发改委联合市城建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砂石、商品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生产供应,同时协调建筑材料运输车辆通行,有力保障轨道交通、宝钢德盛600万吨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在企业人员返岗上,相继采取“点对点”包机、包专列、包车等方式,接回企业返岗人员,长乐区更先后协调68辆大巴前往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直接在家门口接回返岗人员数千人,为项目复工保驾护航。 “马上就办、网上办”“一趟不用跑”的“不见面”服务,也让审批加速。对生产疫情防控所需物资的新上投资项目,市发改部门开辟了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对实行备案制的投资项目,一律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网上备案,“即来即办”;对实行审批制、核准制的投资项目,提供双向快递免费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