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福州队长”讲述成绩单背后的故事
Published at Mar 08, 2020 07:25 am
近日,福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进入休整期。记者电话连线了医疗队福州队队长、市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罗建雄,听他讲述与队友奋战28天,交出“病人0死亡,医护0感染,治愈出院133人”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的故事。
病患的理解 让人心头一热
福建省第一批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135人,1月27日抵达武汉,首先进入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工作。2月2日,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接管两个病区,一个病区45张床,最多时60张,收治的均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入驻金银潭医院期间,武汉最低气温曾一度跌至零摄氏度以下。鲜见下雪的罗建雄在日记里写道:“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是我们干得热火朝天,查房、开医嘱、做治疗、写病历、收病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心里都只有一个信念:尽全力救治病人,尽早战胜疫情。”
进入隔离病房前,罗建雄与队友首先要做的就是交流探讨前一天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针对重点患者,“量身定制”诊疗方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实践经验,我们做到‘一人一策’,对每名患者观察总结后,有针对性地调整诊疗用药方案。”让罗建雄倍感欣慰的是,病区内出院病患比入院多,重症病患病情有所好转,住院病患状态较为稳定。
病房里有与死神赛跑的紧迫感,也有温情脉脉的时刻。病患除了询问何时进行核酸检测,期待早日出院,也时常关爱理解医护人员。“医生,麻烦您先走远些,等我准备好了再过来。”采集咽拭子时,为了缩短与医护人员的接触时间,一些病患主动提出自己先坐起来,调整好状态后医护人员再过来。
“遇到这样的患者,总能让人心头一热。”罗建雄说,病人的理解就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支持。
“你们不仅治好我的病,还是我的心理医生。”病患沈先生入院不久,母亲和妹妹也先后确诊新冠肺炎,这让他焦虑不安。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和心理疏导,沈先生很快顺利出院,家人也积极配合治疗。出院时,他强烈要求与医护人员合影。
工作“手牵手”
下班“背着走”
“保护好自己,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战友负责。”罗建雄和队友用行动来践行“医护0感染”。
落地武汉的第一时间,医疗队的院感专家在分析新冠病毒的特点、疾病的特征以及当前疫情发展情况的同时,就医护人员如何做好自身防护进行了细致讲解,并现场演示穿脱防护服。此后的每一天,无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队员们都时刻注意做好防护。
“工作中,我们可能经常配合形成了默契,但当走出污染区,脱下防护服、更换口罩的那一刻,才知道队友长什么样。”罗建雄说,除了本单位及一些好友会熟识外,在病区只能靠着防护服上的名字辨认。回到驻地后,由于互不串门的规定,大家几乎碰不到面。开会时,也都是全程戴着口罩。“我们练就了‘听音识人’的技能。”
穿着防护服下蹲幅度小可防止空气进入、护目镜涂上洗手液再擦干后可防止雾气、鼻梁上贴上亲水敷料能有效避免口罩勒痕……这些“金点子”都是医护人员在实战中摸索出来的。
感谢!保障力也是战斗力
后勤保障成功与否,影响着医护人员的持续战斗力。
防护物资、保暖物资、新鲜蔬果、优质海产品,战斗打响后,福建后方不断送去“弹药”和“粮草”。每一项细致入微的防护措施,每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每一次舒适整洁的入住,都化作一缕春风,吹进医护人员的心里。
“有这样的坚强后盾,冲锋在第一线的我们,还有什么不能付出呢?”罗建雄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需要的,家人们及时送来;我们没想到的,他们也早已准备好。每当想起这些,浑身便充满力量。”
来自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的陈玮有同感。“特殊时期,能在武汉看到跨越千里,横穿闽赣鄂三省,为福建医疗队送来补给物资的闽A卡车,心情无疑是兴奋而激动的。”陈玮将这句话发在微信朋友圈,得到医务同仁齐点赞。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听“福州队长”讲述成绩单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