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尽全力 并肩战“疫” 福州“90后”“00后”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
Published at Mar 07, 2020 07:52 am
他今年27岁,她今年20岁;他在社区搬运防疫物资,她在村口测量体温;他是党务工作者,她是在校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福州市的“90后”“00”后活跃在抗疫一线,筑起坚强的青春堡垒,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担当和作为。
青年冲在社区防疫一线
跟踪“留观人员”体温及身体状况,搬运防疫物资,为居民“送货上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哪里有需要,27岁的晋安区茶园街道电建社区党务工作者原杰就出现在哪里。
“有一天晚上,社区党总支书记通知我,有‘留观人员’发烧了,我没多想,立马赶到‘留观人员’家楼下,组织人员按照应急管理流程开展工作。”原杰说,第二天检测结果出来,那名“留观人员”是上呼吸道感染,一夜没睡的他总算安心了,“事后想想也挺后怕,不过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26岁的范社华从事社工工作5年了,目前就职于福州市亲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看到身处战“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防疫物资紧张,他和团队紧急发起“防护物资征集行动”,很快就接到了捐赠电话。
“范社工你好,我看到了你发的募捐消息,正好我有适合的物资可以支援社区。”“谢谢小范!社区现在太需要这些物资了,真是雪中送炭啊!”……一笔笔物资征集并发送到位,截至目前,这个计划已征集到300余只防护口罩送达社区一线,搭建起一座爱的桥梁。
大学生志愿服务忙
如何让这个超长寒假过得难忘而有意义?大学生陈昌浩和朱学林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当青年志愿者,为抗击疫情服务。
记者在长乐区古槐镇昆石村疫情防控监测服务点见到陈昌浩时,他正在认真给进出村民测量体温。“我就读于福建农林大学,是大学生党员。最初我参加村里组织的党员干部24小时轮流执勤,从早上7点值班到晚上。后来,我又随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地毯式排查外来人员,向乡亲们宣传防疫知识。”陈昌浩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特别冷,天上还下着大雨,即使坐在帐篷里,寒气也从地上直往裤腿里钻。“有村民给我们送吃的,称赞我们了不起。但比起医务人员,我们这点付出又算什么。”陈昌浩说。
朱学林就读于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从泰国返家后,他主动联系团市委,请缨去防疫一线参与志愿服务。“经过团市委安排,我到永辉彩食鲜蔬菜生鲜包装生产一线当志愿者。后来,得知鼓楼区东街街道旗汛口社区人手不足,我又请缨加入庆城市场卡口执勤。”朱学林对记者说,作为一名“00后”大学生,应该在社会需要的关键时刻站出来,不管在哪里,都是锻炼、都是责任。
青年突击队筑起“防火墙”
22岁的李俊满是地铁2号线桔园洲站站务员,也是青年突击队队员,今年春节是他第一次独自在外过年。“本想回家探望身体不好的外公,但今年遇到特殊情况,车站人手紧张,我作为年轻人,必须留下来。”他说服家人,退了回家的车票,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
李俊满每天很早就去车站,领取并下发防疫物资、张贴时刻表变动详情等告示、协助值站做好车站消毒清洁物资的登记、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和引导……虽然口罩遮住了他大半张脸,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1月31日,福州空港决定组建测温青年突击队,为所有抵达福州的旅客测量体温。这个岗位不仅需要与旅客近距离接触,还需要引导发热旅客去指定地点,25岁的地勤公司团总支书记王思雨第一时间请缨担任青年突击队的队长。
“我们这支突击队由2名党员和18名团员组成,命名为‘防火墙’突击队。”王思雨说,突击队主要确认有无来自重点疫区的旅客,及时进行处置,确保不放过一条信息。“2月4日一个航班落地后,我发现有名旅客属于需确认人员,立即上报并按照流程处置。”王思雨虽然年轻,但沉稳的目光总能让队员感觉她是一名久经沙场的“战士”。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青”尽全力 并肩战“疫” 福州“90后”“00后”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