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塔因航海而闻名于世,也许有人不知道,它在中国邮政史上也扬名颇早。
罗星塔邮局是福建省最早的3个邮局之一。
明年是罗星塔重建400周年,“回眸罗星,忆起山海”——“罗星塔记忆”物品征集活动目前正在火热开展。连日来,多名热心市民、集邮爱好者向“罗星塔记忆物品征集组”提供了罗星塔邮戳、明信片等珍贵物件,分享了罗星塔的“邮政往事”。
此次征集活动由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指导、福州市罗星塔公园管理所主办,将持续至11 月12 日。如果您有与罗星塔有关的独家记忆,抓紧时间来分享吧!
邮戳寄深情
两地话相思
近日,74岁的陈桑官为“罗星塔记忆物品征集组”送来一件“压箱底”宝贝——盖有罗星塔邮戳的信封。这是他从长辈留下来的一摞信件中意外发现的。
在泛黄的信封上,邮票残缺、四角破损,幸而背面的罗星塔邮戳完整清晰。这是一枚英汉三格式戳,上格英文地名“Pagoda”,下格中文地名“罗星塔”,中间是收件日期1937年6月27日。
“这是一封从印度孟买寄往马尾的家书,收信人是我的爷爷,寄信人是我的姑丈。”陈桑官说。
这封家书背后藏着一名漂泊游子对家人的惦念和牵挂。信中写道:“婿经中国银行汇上国币壹仟元整,望祈查收……婿在外身体安康,勿劳挂念……”
20世纪30年代,陈桑官的姑父在香港一家海运公司工作,经常在世界各地运输货物,留守家中的妻儿让他甚是惦念。每抵达一个港口,他都会寄一封家书,向家人报平安、诉思念、话家常。因为妻子不识字,所以这些家书寄给了岳父。
“在当时,这些往来信件经由罗星塔邮局,所以信封上都留下了罗星塔邮戳。一枚小小的邮戳,不只是寄件、收件的证明,还承载了乡愁和思念。”陈桑官说。
邮件中转站
联通海内外
小小邮戳也见证了近代中国邮政史。福州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庄勇向“罗星塔记忆物品征集组”分享了罗星塔邮局的旧时光。
“邮局虽以‘罗星塔’为名,起初却开设在长乐营前伯牙潭。”庄勇说,19世纪中叶,随着贸易扩大,欧美商船增多,大型远洋船舶无法进入吃水较浅的泛船浦内港,只能停泊在与罗星塔隔江相望的营前伯牙潭锚地。进出口货物则需用驳船盘运至位于泛船浦的闽海关候验。为了加强关税管理,后来,闽海关在伯牙潭设了一个分关,罗星塔邮局最初设在这里。
1878年,清廷批准海关试办邮政,1896 年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1897年2月20日,罗星塔邮局与福州、厦门邮局同时设立,是福建省最早的3个邮局之一。它们皆附设于海关内,由海关监管。
“起初,到邮局收寄信件的多是外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罗星塔是福州乃至中国的地标,因而邮局虽未设在罗星塔,却以它为名。”庄勇说,当时,福州、厦门邮局都称邮务总局,罗星塔邮局隶属于福州邮务总局管辖。在邮政史上,罗星塔邮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陆路运输不发达,福州对外邮运以海运为主,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寄外省或外国的邮件,要送到福州来封发。由于城区航道深度不够,海轮只能停靠在罗星塔一带,所需外运的邮件都得送到罗星塔邮局安排上船,而外省或外国寄来的邮件,也要经由罗星塔邮局转发到福州。于是,罗星塔邮局变成福州邮界邮件的一大中转站,当时的信封上都会盖上罗星塔邮戳。
1911年12月,福州邮务总局从闽海关分出。1912年,罗星塔邮局迁至马尾罗星村,直到1951 年撤销。
邮戳几经变化
见证近代邮政
罗星塔的世界邮政地名,写作“Pagoda Anchorage(塔锚地)”。那时,从世界各地邮到福州马尾的信,写上“Pagoda Anchorage”就能寄达。
“从这里往来的信件都会被盖上罗星塔邮戳。存立的54年间,罗星塔邮戳几经变化,成为研究近代中国邮政史、船政史、罗星塔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庄勇说。
海关代理时期的罗星塔邮局盖的是海关公文戳;在大清邮政官局开办初期用的是八卦戳,但因生涩难懂,加上没有销戳日期,于1898年停用。
1897年,大清邮政官局委托日本刻制英汉双圈大圆戳。罗星塔英汉双圈大圆戳,外圈上段刻有罗星塔英文地名,下段刻有“罗星塔邮政局”六字,内圈嵌有公元年月日、光绪年历和阴历的月、日,可以说是中西合璧的邮戳。
“英汉双圈大圆戳虽然很符合我国民间习俗,但是因为体积很大,且每天换两种不同历法,在使用上增加了不少困扰。”庄勇说,1899年,大清邮政官局颁发汉英单线小圆戳,样式上开始与国际接轨。之后,罗星塔邮戳还有干支戳、腰框戳、三格式戳等多种形态。
(马丽清/文林双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