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特色农业发展活力凸显 农业大产业新格局呼之欲出
Published at Jan 20, 2020 07:48 am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一产增加值316.87亿元,稳居全省首位,比增3.7%;36个省级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4亿元,完成率106.69%;29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90亿元,比增7.3%。
数字农业欣欣向荣,特色农业优势凸显,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化快速发展,农业大产业新格局呼之欲出。
特色农业优势凸显
近日,在福州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智慧农业基地内,科研单位、气象单位和企业正在合作开展“物联网+农业种植”实验。
大棚内的草莓、番茄、青菜等作物全部采用无土栽培。培养基质中插有感应器,可随时监控水肥浓度。大棚顶端的LED照明灯,可在光线不足时对农作物进行针对性补光。大棚两侧的风机和水帘,可在高温天自动开启降温模式。
参与合作的企业负责人称,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将设施大棚接入“食安监控平台”,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全程可控。目前,春伦茶业、沈郎乡茶油、久泰农业等多家企业已接入该系统。
设施大棚产业的高技术发展是我市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果、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草食动物养殖和现代渔业等。新建果蔬菌各类设施农业大棚2617亩,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获批,“振渔1号”“福鲍1号”等深远海养殖试验进展顺利。
科技兴农步伐加快
特色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助力。今年以来,福州市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星源和光阳蛋业2个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飞思农业等8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19个省级物联网应用基地、63个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其中,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数量和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今年以来,全市共建设32家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新认定“三品一标”55个,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抽样合格率达97%以上,有效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二三产加速融合
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今年,我市新建20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累计建设市级以上(含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16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7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全市积极推广“产业+生态+文化”发展模式,组织开展晋安春茶开采节、福清一都枇杷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20多场活动。目前,福清市一都镇、罗源县起步镇、闽清县梅溪镇已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闽清县梅溪镇(橄榄)、福清市一都镇(枇杷)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我市按照“优势做强、弱项提升、短板补齐”的发展思路,对农业规模经营、集群发展、龙头企业壮大、农业品牌培育、农业新业态发展等方面,从财政资金奖补、融资担保、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资金保障。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福州特色农业发展活力凸显 农业大产业新格局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