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智慧工厂”加速发展
Published at Apr 18, 2022 11:28 am
巨大的高炉,通红的火焰,高温的环境……说到钢铁制造,你想到的是不是这样一幅场景?但是,记者看到的,是无人驾驶天车(桥式起重机)、AR眼镜、先进远程控制系统……
随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步伐推进,福州传统制造业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的号召,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速实现转型升级,在福州先进制造业版图中,绘出一幅亮眼的智慧蓝图。
宝钢德盛:
坐在电脑前“炼钢”
“你好,我这里遇到问题了,参数是……”前天上午,在罗源宝钢德盛1780热轧产线车间,巡检员小林遇到了困难。他直接通过AR眼镜远程呼叫专家协助,以第一视角的形式将现场信息传输给专家。同一时刻,专家在实时画面中,直接标注可能异常点,指示操作方式并实时推送到小林的视野前方。在专家指导下,小林现场操作,快速解决了问题。
宝钢德盛是中国宝武不锈钢板块重要基地之一,其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潜力无限。虽然宝钢德盛的装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钢铁企业的生产环境差导致招工难,同时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又大量依赖人工,企业对实现无人化及提升远程操控体验的需求强烈。为此,宝钢德盛联合华为、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等机构,以AR(增强现实)创新内容为核心,打造了5G智慧钢厂。
通过“一张专网+一个平台+铁水一罐、5G+无人天车、5G+无人机智慧安环、5G+AR点检”四个应用场景,宝钢德盛利用电子围栏、智能穿戴等5G应用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将生产一线全方位、立体化、实景化“搬”进屏幕,确保对生产过程的可看、可控、可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下,昔日挥汗如雨的一线炼钢工人,如今可以坐在电脑前“炼钢”。
骏鹏智造:
打造5G智慧工厂标杆
这样智慧生产的场景同样在福建骏鹏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上演。车间管理人员通过相应的现场看板,查看各项数据,从而精准掌握设备生产情况,快速响应各项生产任务。
“在我们的生产车间内,切割机、折弯机、冲压机等生产设备均搭载了5G模组,可实时采集设备状态、运行参数,再通过电信5G网络传输到5G+数字孪生平台上,形成可视化图表与动画视频。”车间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据介绍,骏鹏智造是一家以生产精密钣金构件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结构件生产设备与关键核心工艺技术。由于产品特质,钣金构件在新品开模阶段,需要频繁比对产品尺寸数据以校正数控机床的生产参数。为此,骏鹏智造联手福建电信,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企业数字转型升级,成功落地5G+数字孪生平台、5G+AI智能质检、5G+VR远程检修等多项创新应用,共同打造5G智慧工厂标杆。
通过5G+AI智能质检系统,车间内的5G工业摄像头高速采集检测平台上的产品图像,并采用天翼云和诸葛AI技术分析比对图像数据,可秒速输出质检结果报表,解决工厂质检过程中人工差错率高、用人成本高等问题。
5G融合应用
在榕加快发展
记者从福州市工信局获悉,在多项举措的促进推动下,福州5G融合应用正加快发展。
依托基础电信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力量,福州市正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培育5G重点项目和典型应用场景。目前,宝钢德盛、福清核电、长源纺织、骏鹏智造、华电集团等5 家企业的5G 项目,成功入选福建省工信厅发布的福建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重点项目(第一批)”,涉及能源、装备制造、纺织、冶金等多个行业。通过学习宝钢德胜5G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5G+工业互联网成功经验在福州市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复制推广,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
目前,福州正切实做好《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三条措施》的落实,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应用标杆和5G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政策为引导,推动5G融合应用等创新发展。自2020年工业互联网扶持政策出台以来,已兑现工业互联网市级专项资金3049 万元,政策效应已逐步显现。
(江海文/图)
2022 年第16 期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福州“智慧工厂”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