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乌石山登高

Published at Oct 10, 2022 09:22 am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福州城里乌石山、于山和城外大庙山可以见到人们登上高地放纸鹞(风筝)等情景。福州百姓称“九月九登高”。 九月九登高这一习俗,早见于南梁学者吴均《续齐谐记》:东汉时,汝南大瘟疫,有个叫桓景的人,其父母病死,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师傅费长房给他一柄降妖青龙剑。他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要来,你可回去除害。”给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带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这一天,桓景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瘟魔不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每人一口,免染瘟疫。他则和瘟魔搏斗,斩杀瘟魔。从此,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斩瘟魔的事迹流传,人们过起了重阳节。 汉末曹丕《九月与钟繇书》则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文中记述可看出,重阳节不仅有登高避灾的意思,还有久久长寿的寓意。所以,重阳节既是登高节,又是长寿节,还是茱萸节、菊花节。 1983年,中国将其定为老年节。 通常,这一天人们离家到山上去,佩茱萸囊,喝菊花酒,避祸祈福。有的人为了愉快打发在山上的一天,就带上纸鹞(风筝)去玩耍。 乌石山是福州重阳节的登高胜地,自然登临者众。登乌石山,传统有三条古道。 其一,在乌山南面,从南门兜穿城边街(凯凝铺),过天皇岭道山观弄,登石阶小道到乌石山东麓。再过道山观,西转去冲天台、香炉峰。 其二,在乌山北面,那里旧称侯官县前(现为道山路)道山铺,往西经过花封别径巷(原福州饼干厂背后小路),从八十一阶登上乌石山。先到吕祖庙,再上乌山著名登高点“桃瓣李片”。 其三,在山的北面还有一条古道,即怀德坊三营尾,经老鸦壑(泉之甘美甲于城中)、蒙泉观音庵、大士殿,到达山顶。 过去城里人多从八十一阶登山。 重阳节那天,登山道两旁排满摊位,卖九重糕、茱萸囊、菊花酒、纸鹞以及各种小吃。大人带小孩上山登高放纸鹞途经这里,自然添加了许多有趣的内容。 登山道上大人的脚步声、小孩的欢笑声与道两旁的叫卖声交响,非常热闹。许多雅士文人也由此登高聚友,喝菊花酒,品菊花茶,咏诗作赋及礼佛。 乌石山九月九登高的内容多姿多彩。 登高纸鹞会 重阳节前十天,小孩就在大人指导下制作“纸鹞”(又称风筝)。用四根竹条、把棉纸卷成棉线,做成“吕”字形状竹骨,中心再用一条竹条扎成串状。糊上棉纸的“纸鹞”,称“平鹞”。下端糊上条状五色纸圈,串上“纸鹞”线,并在棉纸上画龙头、蝴蝶、牡丹、菊花等图案或写上诗句,颇具福州特色。做好后等待重阳节那天,大人带小孩登高时放“纸鹞”。 三坊七巷的南后街花灯店也卖“纸鹞”,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有鳗鱼、凤凰、蝴蝶、龙、雄鹰、蜈蚣等形状。放飞“纸鹞”多集中在乌石山清王壮愍公祠前平地、蟠桃坞(桃瓣李片)、邻霄台等处。 秋高气爽的日子,满山全是人,五颜六色的纸鹞在天空中翱翔。仰头观看,只见它摇摇晃晃,像喝醉酒似的,东一颠西一倒地摇曳,密密杂杂。多了以后,人们都分不清楚哪一个才是自己放的“纸鹞”。放“纸鹞”的高手们相互炫技,飞在低空的“纸鹞”能把高空“纸鹞”勾走,获得观赏者欢呼,掌声不断,场面非常热闹。 《乌石山志》有载:“闽俗风筝恒在秋月九日,登高尤尚此戏,城中三山唯乌石为盛,有所谓九连环者,形如蜈蚣,剪彩为头具百四十四甲,亘四五十丈,以大绳系于山石,乘风则数十人挽之,设饤饾于僧寺,谓之‘纸鹞会’。”“纸鹞”,福州话谐音“灾殃”,待“纸鹞”飞高空时把线剪断,驱灾避邪让“灾难”随风离去。于是,福州重阳节放“纸 鹞”又有了一层驱灾的含义。 重九作糕插彩旗 登山这一天,在登山道路旁排满卖九层粿糕的摊位。黄、红、白三色共九层,菱型,味甜。九层粿上插三角形的彩色小旗,吸引小孩子注意。小孩可一层一层撕下,边吃边登高。“高”和“糕”是谐音,寓意登高消灾。 “重九作糕”,是古制。《五杂俎》、《景云类纂》及《福州府志》诸书均载:“闽俗于九日作粽,与端午同。然今俗九日作九重粿,上插彩旗,谓之重阳糕,相传已久,不复有作粽者。”就是说,原来重阳节也做粽子,跟端午节一样,现在做重阳糕,不再做粽子了。 “九层粿”制作工序繁琐,用糯米磨成浆,先蒸熟一层,再铺上一层,再蒸半熟时,再铺,直到九层,黄、红、白共三色。制作难度大,现在只有一些老福州人才会记得这个做法和习俗。 这种特制的福州“九层粿”只在重阳节前后两三天卖。 茱萸会 茱萸会,就是重阳节这一天佩戴茱萸,相约登山宴饮。茱萸辟邪,称“辟邪翁”。《风土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老百姓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辟除邪气。 清黄任《辛未九日登乌石山》曾详述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里福州人佩戴茱萸到乌山登高的场景:“高台宜旷壑宜幽,尽把遥天爽气收。万井远烟松外暝,千冈平照雁边秋。衰容绿酒还酡面,短发黄花不插头。齐把茱萸香满手,海风吹啸上林邱。” 清魏杰《九日登乌石山用黄莘田原韵》里描述得也很生动:“雨洗乌山山更幽,海天万里望中收。地分城市连三岛,潮满江河涨九秋。榕树千村青到眼,茱萸几朵绿簪头。何家兄弟登高处,我亦超游上翠邱。” 九九赏菊和喝菊花酒 九九重阳,又有长生与延寿之意。九与“久”“酒”皆同音,九九赏菊花、喝菊花酒,称“延寿客”,其意义更胜“避邪翁”(茱萸)。赏菊、喝菊花酒是重阳节习俗的另一个重要组成。 乌石山北的侯官县前(现为道山路)道山铺口有家宝源酒库,出售特制菊花酒和秘制鸡老酒。每逢重阳节登高者争相排队购买。 中国酿制菊花酒历史悠久。《西京杂记》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就是说酿菊花酒通常要一年时间。晋陶渊明称这种“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 登高赋诗 重阳节文人在此雅集,俊彩飞扬。乌石山上留下了大量的赏菊饮酒诗及磨崖石刻。陈文烛(明南京大理寺卿)赋诗:“紫萸佩处恩方沃,黄菊呼来酒正浓。”舒芬(明正德年状元)称:“酒债又因佳节重,诗篇常为好山留。”陈勋(明工、户部主事)说:“酒洒尚留萸菊意,秋衣新换芰荷裳。”许泌(福州著名诗人)赋诗:“乌石寻秋去,黄冠讯菊来。”还有冲天台石刻“归路爱穿松迳里,胜游须醉菊篱边”“茱萸醉把成嘉会,今日登高胜昔年”。邻霄台石刻“九日登高泛菊觞,雁羽不惊秋色淡”。 “闽中七子”之一的安国贤《九日乌石山》则说“满座登临能作赋,宾朋原是大夫才”,描绘了重阳节文友、名士登临乌石山题诗宴饮的盛况。道山亭石刻还标榜,“行不强酒,从容赋诗”。酒风诗风,优雅洒脱。 这些乌石山九月九登高的节俗无疑构成了福州九月九登高节的华彩篇章,也是福州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的体现。(郑子端郑祥)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