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芝山60处摩崖石刻重焕光彩
Published at Nov 07, 2022 10:51 am
青芝山是福建五大名山之一,左宗棠、林森等历代名人在此留下题刻。青芝山又有60处摩崖石刻完成翻新工作,焕发光彩,成为游客打卡好去处。
60处摩崖石刻“美容”
据初步统计,连江县现有摩崖石刻200多处。青芝山留有121处摩崖石刻,有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为何青芝山有这么多摩崖石刻呢?据了解,青芝山又名百洞山,位于琯头镇境内,这里山秀、峰美、石奇、洞幽、寺古、林深,素有“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的美誉。
青芝山的摩崖石刻丰富多彩,言简意赅,主要分布于猿公洞、观仙洞、万松岭、悬石洞、木鱼岩、青芝寺等处崖壁。其中,明代所刻58处、清代所刻29处。据连江县志等记载,青芝山由明代工部左侍郎董应举拓荒开山。这里留下了董应举和明代首辅叶向高、清代中兴名臣左宗棠、清代帝师陈宝琛、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的题刻。
“自2012年起,青芝山定期聘请专业人员维护摩崖石刻。今年初以来,对景区内字迹模糊不清的60处摩崖石刻进行清洗、描绘、重新上漆,并清理景区内被树枝、杂草遮挡的32处景点,使摩崖石刻重焕光彩,方便游客打卡。”青芝山风景区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翻新的摩崖石刻包括左宗棠、林森、董应举、叶向高等名人的石刻。
据介绍,左宗棠在督办福建军务期间于青芝山万松岭题刻“半岭天风有啸声”,字径宽0.12 米、高0.17米,落款“左宗棠”,保存完好。
董应举石刻在众多石刻中留存最久,分布在猿公岩、悬石洞、星窝岩、三玉蜍以及憩泉旁。叶向高则在五曲洞石壁上留下“天开灵境留仙住,海涌神山壮客游”的诗刻。
此外,半山亭三字匾额及亭柱对联“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虎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为陈宝琛题写。
特色石刻成打卡点
为弘扬福文化,除了青芝山摩崖石刻外,连江各乡镇还陆续挖掘、修复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摩崖石刻,成为一处处打卡点。
今年4月,在丹阳镇坂顶村,连江县单字最大、最完整的“福”“寿”摩崖石刻完成修复,重焕光采。“福”字宽3.5米、高3.6米,“寿”字宽2.8米、高3.7米,疑为朱熹所作。丹阳镇宝林寺留有朱熹岩刻,刻有“雷移石”“降虎峰”等字。
县城覆釜山有一“ 天书石刻”——巨石悬在空中,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为一处打卡点。县城玉泉山有明代南京兵部尚书吴文华与叶向高留下的题刻。
东岱镇山堂村有飞来峰摩崖石刻,成为当地一景。石刻位于云居塔下,石成笏状,石下附有牡蛎贝壳,是海岸变动上升的标志。
敖江镇长汀村有一摩崖石刻位于敖江畔。下方石块直入水底,露出水面部分高约8.5米、宽约5米,上刻“源远流长”四字草书。
(郑瑞洋文/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青芝山60处摩崖石刻重焕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