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田村:梯田桃花笑春风

Published at Nov 15, 2021 10:04 am
闽侯荆溪,有一处以梯田桃花为名的僻静村庄——桃田村。村子虽小,名声却大,74年前这里曾开过一场名垂福建党史的龙山会议。 近年来,这个革命老区基地村正焕发新活力,朝着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精品农业、文创艺术协同发展的精品村迈进。 蔬菜地里“种出”致富路 近日,记者走访了桃田村。 刚到桃田村口,一幅幅手绘墙画映入眼帘,秀美的桃田村被“搬”进画里。道路两边,房屋错落有致,农家小院里种着的花草树木,探到篱笆墙外,让人仿佛走入田园诗意画中。 桃田村是一个只有500多人的小山村,因梯田上曾遍植桃树而得名“桃田”。它四面环山,全村土地面积6000多亩,山地占了80%以上。 村民以往都“靠山吃山”,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贩卖木材为生,不仅生活艰辛,村里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为改变村民种植水稻为生的传统观念,1999年起,当时的村支书刘长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充分利用桃田村地理优势,带头试种蔬菜。 “那时为推广蔬菜,村两委干部带着村民到大湖等地取经,同时成立桃田村蔬菜协会,办班教授蔬菜种植技术,还请农技专家到村指导……一项项举措,把村民的热情给点燃了。”刘长记说,取得一定效益后,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其中。 随后的日子里,刘长记带着村民引进了台湾苦瓜、胡瓜、丝瓜、永安莴笋等,实现每家每户利用自家责任田脱贫致富的目标。 火热的蔬菜经济下,引来许多莆田、温州、广州等地的菜贩子到村里收购新鲜蔬菜。同时,村里的一些销售好手也走出村子,把桃田蔬菜带到更广阔的市场,桃田蔬菜的品牌越来越有名气。 2012年,刘长记还引进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草药进行试种,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最红火时,单凭种菜,一对夫妻的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每逢丰收时节,从山上俯瞰,村中各色蔬菜组成的田地就像一块大自然的调色盘。”刘长记说,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桃田村的各项基础设施状况也明显改善,2018年桃田村入选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单。 深山小屋见证红色历史 龙山会议旧址是桃田村响当当的“红色名片”。 1947年2月22日至25日,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在村里召开工作会议,地点就定在村民郑金伙家中。这里山高坡陡、森林茂密,紧急时方便疏散和隐蔽。 刘长记介绍,当时,会议代表分几路上山,多数从福州北峰岭头翻山到会。为了安全及保密,与会者均戴上黑布口罩,只露眼睛和嘴巴,不报姓名,以代号为名,互相不打招呼、不接触。他们按原组织编成小组活动,只凭脑记,不做笔记,开会食宿在房内,夜里开会用马灯,白天休息。 这场会议成了闽浙赣边区城市工作的一个转折点,特别是城工部的成立,大大加强了闽浙赣区党委对城市爱国民主运动的领导。 刘长记介绍,当年,为寻找龙山会议旧址,闽侯县委党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和他一行4人翻山越岭,终于在一位老村民指引下,在山顶荒草间找到龙山会议旧址。2012年,龙山会议纪念馆在原会址落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548平方米,建筑面积287平方米,总投资250多万元,馆内收集300多件反映龙山会议的史料和实物,成为福建老区革命遗址、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昔日“桃田”将成乡村新景 立足于自身独有的田园风光和红色文化,近年来,桃田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据统计,纪念馆开馆到疫情防控前,每年到桃田村的游客达2万人次以上。刘长记也转型成为闽侯县龙山会议纪念馆副馆长。 “目前桃田村所处的荆溪桐口片区正打造山林农业休闲旅游名片,在这些可观人流的加持下,未来的桃田村将成为一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精品农业、文创艺术协同发展的精品村。”荆溪镇副镇长候选人林超炜说。 据介绍,桃田村目前还保留着不少传统建筑和知青住宿生活院落。 如有10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520平方米的华光大帝庙,汉代石狮,拥有1333层石阶的泰岭登山路,螺洲伯潜墓,以双坡瓦顶为主的清代传统建筑等。 镇里正着手结合桃田村的傍山景观,建设自行车道及观景平台,开辟竹林骑行观光路线。同时,发展生态农家,增加停车、餐厅、民宿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旅游业态文化建设。 为再现“桃田”美景,荆溪镇政府一方面将把桃田村一处闲置水潭及周边环境打造成桃花潭景区,具备生态观光、旅游休憩、户外垂钓等游乐功能;另一方面在村内将重新种植桃林,再现梯田上桃花盛开的美景。 (陈木易/文林双伟/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