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研发一项可让辐射性废料在经过处理后,减少其辐射性至低于受管制范围,并放眼在两年内可以被业界使用。
这项科技在2017年开始由马来西亚国大(UKM)投入研究,而今年其他单位如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及大马核能署(Malaysia Nuclear Agency)联合进行研究,并由国大成功获得专利申请。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能源工程教授纳鲁表示,该技术可让经过处理的水沥滤净化固体(WLP)及稀土精矿(Lanthanide Concentrate)辐射性废料降至低于管制限制范围。
他指出,这是一项由莱纳斯与政府共同投入资金进行研究的项目,而相关项目的研究终在今日有了结果。
他表示,美国和澳洲也曾进行类似的研究,以消除稀土内的名为钍(thorium)的放射性金属元素。
而我国的研究中,成功从样品中提取高达90%以上的钍,在水沥滤净化固体(WLP)则可提取超过80%的钍,这项技术100%由我国进行开发。
纳鲁今日在国大助理教授阿兹南及科学、工艺及革新部(MOSTI)研究员罗海达的陪同下,接受记者访问时,如是指出。
他说,这项技术也已经经过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证明其可行性。
他补充,至于已经被提取钍的废料该如何得到监管,他表示,根据《1985年原子能法令》,只有放射性废料超过1Bq/g的自然放射性物质(NORM)才会受到管制,因此,在少于放射性废料少于1Bq/g 的NORM,可能会以其他方式进行管制。
他指出,莱纳斯在我国仍需要得到营运执照,但放射性废料少于1Bq/g,则不被列在执照的要求内。
由于这项莱纳斯有参与投资这项技术研究,随着今日传出莱纳斯即将撤出马来西亚一事,被问及是否对研究结果带来影响,纳鲁表示,这不在他们的控制范围。
但他强调,这项技术不止针对莱纳斯的放射性物质,还包括了目前日益兴盛的稀土元素(REE),因为该元素在电子汽车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