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人民共御外侮的历史实证
Published at Jan 18, 2021 03:13 pm
说到船政,两个人不能不提,一人是左宗棠,另一人是沈葆桢,今年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诞辰200 周年。与沈葆桢一样流芳百世的还有忠骨埋于闽安虎头山的135 位清兵。这些将士随沈葆桢援台御敌,归葬于此,这里也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成为大家凭吊当年为国捐躯、保卫中国领土英雄们的场所。每逢清明等节假日,闽安当地学生、驻地部队官兵及海峡两岸社会各界人士,会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
这个独特墓群,反映了闽台血脉同宗、共同抵御外敌的民族精神。它是闽台关系的重要见证,体现铁一般的事实:中国自古拥有对台湾的主权地位,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
发现档案
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又称虎头山义冢),位于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虎头山。清同治甲戌年(1874 年)日军进攻台湾时,随沈葆桢援台御敌阵亡或染瘴疫病死的将士,归葬于此。土坑竖穴墓,坐西南向东北,一面依山,三面临溪涧山谷。墓坪用三合土夯筑。义冢面宽13 米,纵深11.5 米。冢内埋135 位清兵遗骸,每位一圹,排列井然,横13 行,直11 行,各墓距离相等,均用三合土封顶。封土堆前各立一小墓碑,高0.37 米,宽0.24 米,厚0.08米,上刻死者籍贯及姓名。冢前立一石碑,高0.85 米,宽0.42米,上刻楷书“义冢,同治岁次甲戌冬十月吉日立”,是我国唯一一处将阵亡将士的籍贯、姓名单独列碑的墓群。
1992 年福州市郊区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 年由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由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溯源
援台御敌大捷中
为国捐躯讲述人:闽安文史专家、闽安村村民杨成和在闽安的清军义冢,埋葬的是1874 年为保卫台湾不幸牺牲的福建将士。
墓群所在地为闽安村虎头山东麓,山脚下有邢港河经过。作为千年古镇,闽安村前扼闽江、东临大海,曾因军事而兴盛,也因良港而繁荣,被誉为“福建省第一门户”。闽江流经此处,一路奔向大海,商船自唐代起由此进出闽江,贡船在这里封舱后进城。
尤其在清代,闽安扛起了保护闽疆、戍守台湾的重任。
顺治年间设立绿营闽安水师协,下辖左、右二营,是当时驻防福建的一支水师劲旅。闽安水师协初设时有官兵800 余人,战船近20 艘,主要任务是戍守和保卫闽江口海域以及台湾,参加了清初收复台湾的战斗,之后三年一轮换戍守台湾,在整个闽台沿海巡防。
细说虎头山义冢还得从100 多年前的台湾“牡丹社事件”说起。同治十三年(1874年)3月,日本借“牡丹社事件”侵略台湾,沈葆桢受命援台,调度闽安水师营和船政水师等部队前往台湾驱逐日本侵略军。
有战争,就有死亡。在这场驱日保台的战争中,闽安水师的135 名将士为国捐躯,遗骸装在陶罐内,被运回归葬在闽安虎头山上,并立碑纪念。冢内每位一圹,各立一小墓碑,小墓碑镌刻阵亡将士的籍贯及姓名,籍贯横排,姓名竖排,其中127 面有姓名,8 面是无字碑。籍贯有闽侯、福清、长乐、连江、闽清,以及同安、惠安、兴化、安溪等。
保护传承
修登山路建吊唁平台
“这一墓群很独特,马尾区历来重视并予以保护。”马尾区文保中心主任张征说。
1992 年8 月,墓群被列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1993年对义冢竖碑标志保护,2009年墓群被列为第七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按照中国国务院开展第三次中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部署,马尾成立文物普查小组,对虎头山义冢进行复查、登记、测绘等,当年11月福建省政府将虎头山义冢列为福建国防教育基地。
2008年马尾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闽安村民委员会签订文物管理协议书及文物使用责任书,委托保护管理,闽安村成立历史文化名村领导小组,促进传统村落历史与文化传承和延续。2013年墓群被列为第七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马尾区人民政府对墓群进行修缮并修建登山路等。
记者在此次走访看到,现在从闽安小学通往虎头山,建有横跨邢港河的桥梁,沿途均为两车道,开车可直达墓群山脚下,登山道用石条铺设,墓群右侧和前后两边用花岗石砌筑,上方建成了吊唁平台,平台上立有国家级、省级和区级文物保护石碑。
(欧阳进权文/图)
闽台人民共御外侮的历史实证说到船政,两个人不能不提,一人是左宗棠,另一人是沈葆桢,今年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诞辰200 周年。与沈葆桢一样流芳百世的还有忠骨埋于闽安虎头山的135 位清兵。这些将士随沈葆桢援台御敌,归葬于此,这里也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成为大家凭吊当年为国捐躯、保卫中国领土英雄们的场所。每逢清明等节假日,闽安当地学生、驻地部队官兵及海峡两岸社会各界人士,会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
这个独特墓群,反映了闽台血脉同宗、共同抵御外敌的民族精神。它是闽台关系的重要见证,体现铁一般的事实:中国自古拥有对台湾的主权地位,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
闽台血脉
同宗关系的铁证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
会长陈悦
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是中国国内现存罕见的清代军人公墓,其突出价值体现在墓碑的石刻纪事,有确切文字和纪年可考,为研究清朝军事制度、台湾防卫和近代船政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可以说,作为闽台血脉同宗关系的铁证,墓群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重要的涉台文物。
它有历史意义。闽安水师在闽台间的巡防、进驻,保障了领土完整,巩固了东南海疆,是中国近代重要海权实践活动。
它有涉台意义。作为援台阵亡将士归葬地的墓群,它反映了闽台血脉同宗、共击外寇的民族精神。清廷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此后200 余年福建有“九闽”之称。1874 年日军侵台后,沈葆桢率军入台,同当地人民,用生命保卫台湾这一祖国领土,虎头山墓群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实证。
它还有海防史意义。福建自古就是中国东南的海洋大省、海防重镇,有着很深的造船、航海和水师文化的积淀,近代船政之所以会选择在福州马尾创建,与这种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不无关系。在近代海军出现之前,中国传统水师存在发展了千年,创造了很多辉煌成就,在19 世纪传统水师开始向近代海军过渡,虎头山清军公墓就是这一重要的转折过渡期的水师历史遗迹。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闽台人民共御外侮的历史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