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行:荒山种树,比养孩子还难
Published at Jan 18, 2021 03:05 pm
这段时间,甘肃定西的最低气温已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福州人郑思行早已适应这里干燥严寒的天气,到附近的山上查看了树木的生长情况。
作为福州定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扶贫项目”小组成员,郑思行从2017年开始已在定西种树近4年。2019年,该项目入选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种活一棵树
比养孩子还难
郑思行1982年出生,是地道的福州人。2017年3月,他作为福州高新区南屿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科科长,接到一个新任务——去甘肃定西种树。
郑思行开始以为“只是种树而已”,但经过调研后他却傻眼了:定西的荒山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年蒸发量却有1500毫米,土地极其贫瘠,用当地群众的话来说,“种活一棵树比拉扯大一个孩子还难”。
怎样才能种上树、造好林?面对难题,郑思行和福建农林大学以及福州、长汀林业、水利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确定了“挖大坑、栽大苗、施大肥、浇大水”的新技术体系。
当时郑思行天天待在山上,严把整地、施肥、种苗、栽植、浇水、覆土六道关口。因水土不服长期腹泻,他常常全身酸软,但仍每天坚持上山,耐心细致指导工人种树。
采用先进技术
建起万亩山林
自2017年起,郑思行先后5次参与生态林项目的造林指导和验收。去年3月,他主动申请到定西市林业和草原局挂职,担任定西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下定决心要把生态林项目做好。
技术团队在定西首次采用机械化整地,首创使用有机肥、保水剂等造林施肥技术,首次在造林地配套滴灌工程,造林成活率达98%,光秃秃的荒山穿上了绿装。
2017年至2020年,福州在定西投资4600万元,累计建成生态林10641亩,建设100方蓄水池9个,整修道路51.7公里,建设福州亭1处,一个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示范、科研于一体的森林公园初步成形。
2020年暑假,郑思行的妻子和女儿去看望他时,他最初种下的树苗,已经长得比女儿还高了。
生态林项目获评
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生态林项目让当地的生态好起来了,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增收。
郑思行说,项目涉及退耕还林5032 亩,其中贫困户退耕还林1144亩,118户贫困户获得137.28万元现金补助,户均增收11634元。项目优先采购贫困户自育的苗木,9 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861元。
项目还吸纳不少农民工就业,惠及390户贫困户。同时,工程区域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元。
生态林项目的经验在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全面推广。福州与定西生态扶贫模式受到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肯定,以专刊形式在中国推介,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更是将其评为2019年联合国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郑思行要在定西工作到今年3月,在此期间他和专家组将继续为多种活一棵树而努力。
(徐文宇)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郑思行:荒山种树,比养孩子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