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樟洋村:清新田园风 琅琅读书声
Published at Jan 18, 2021 02:56 pm
“清华大学在我们村宝英厝挂牌的乡村振兴工作站明年初有望建成,我们离打造耕读文化名村的目标更近了。”樟洋村村委会主任刘林电近日对记者说。
目前,樟洋村的重教、忠孝、戏曲等文化资源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文昌宫见证耕读文化樟洋村南面有一条万松岭古驿道,以前是文人学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相传南宋时期在闽清县城梅溪书院读书的人常往返于万松岭,留下了“万松岭”等诸多题刻。一位叫郑性之的书生状元及第后,樟洋村耕读传家的风气更加浓厚,旧时的乡村学堂“文昌宫”便是佐证之一。
文昌宫占地580平方米,是周边学子求学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仍有不少人在这里上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昌宫不再作为学堂使用,建筑日渐破败。2015年起,本地乡贤集资30万元修复文昌宫,如今这里成了村里的图书馆和村民健身中心。
文化和农业资源丰富刘林电介绍说,全村1000平方米以上的明清古建筑有10处,且基本架构保存较好,古厝文化氛围浓厚。
此外,村内还留存有唐代毓麟宫、天福堂以及威烈庙、老剧场等建筑,展现出宗教、忠孝、戏曲等特色文化。
樟洋村的田园资源和优势也十分突出,全村3/4的农户种植雪柑、脐橙、茭白、槟榔芋等农作物,拥有3个千亩果蔬基地。据统计,樟洋村的农业年产值达600多万元。
名校入驻助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樟洋村“两委”结合村内的文化资源和田园资源,打造耕读文化名村。
2018年以来,樟洋村内陆续举办“别厝过艺术节”、八月茭白体验节、十二月槟榔芋丰收节等自然体验活动。
在闽清县政府的支持下,樟洋村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签订协议,在樟洋村宝英厝挂牌设立中国首批“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及“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目前工作站正在建设中。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办公室副主任韩昊庆说,两年多来,工作站组织了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的7批100余名学生到樟洋村开展社会实践,完成了多个调研课题。
韩昊庆表示,待工作站投入使用后,他们将按照“保留乡村面貌、传承乡村文化、优化乡村产业”的思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代际传承,将该村建成青年学子认知国情的一线田野,以及少年儿童接受劳动教育、国民教育的一线课堂。
(陈木易/文林双伟/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闽清樟洋村:清新田园风 琅琅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