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把作品“绘”入福州古厝

Published at Dec 13, 2021 11:43 am
他是一位古建专家,设计修复一大批响当当的福州古厝。他叫何明,今年78岁,从事古厝保护工作40年。记者近日采访了他。 改行古建设计 自带梯子搞测绘 1981年,学机械制图与设计的何明,因喜欢绘图,改行到福州市古建所做古建设计,从此与古建筑结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古建专业人才奇缺,所里没有专业人员,聘了两位土工、木工老师傅做顾问。何明就跟着老师傅学习福州传统民居施工技术,并订购古建书籍杂志自学。宋代营造法式抽象难记,他刻苦钻研,把书都翻烂了。 1985年,他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古建维修学习班,得到专家指点。他牢记老师教诲——搞古建要深入现场,才能学到东西。所以,他走到哪都自带楼梯,爬上古建筑搞测绘。 1984年、1985年,他跟福州市考古队去仓山淮安村、长乐九头马民居、罗源陈太尉宫进行文物普查测绘。那时条件艰苦,他们自背被褥,吃住在公社。 陈太尉宫内宋明清建筑并存,被誉为“古代建筑博物馆”。宫内搭满脚手架,他爬上架,对每个构件的各个立面、剖面、仰视、俯视逐一精细测绘。2001年,陈太尉宫成功申报“国保”,就是用他当年的测绘图。 扶正“黄阁重纶”石坊 匠心投入出绝招 2000年左右,少年宫外迁,年久失修的清代“国保”福州文庙启动修复。何明亲力亲为,爬上大成殿的上层屋面,勘测残损情况,设计修复时保留了原有的双层屋面和木桩墙基的做法。 “省保”福清“黄阁重纶”石雕牌坊,为明代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通高10.07米,有三排四列共12根石柱,为三层屋顶,石构榫卯结构。2000年前石坊被集装箱车严重撞歪。 原计划落架维修,但会损坏很多石条和榫卯,要花几百万元且时间长。维修起来既复杂又危险,因此拖了几年。 何明想出省钱省时的维修法。他利用机械支顶、牵引办法,指挥工人一边用手动卷扬车牵引牌坊往反方向拉,一边用千斤顶支顶,同时在脚手架上用千分表多处监测,以防石条被拉断。从开始纠偏到大功告成,只用半个小时,石坊没一点毛病,至今都很稳当。 “文物修复应修旧如旧。既要尽量保留历史信息,不降低文物价值,又要使文物安全和‘延年益寿’。”他说。 修复众多古建筑 退休17年仍不停歇 做古建的40年里,前23年何明在福州市文物局古建所从事文物保护项目,设计修复林则徐系列文保单位、严复故居及墓、林觉民冰心故居、水榭戏台、文庙、乌塔、昭忠祠、于山古城墙、欧冶池、华林寺山门、闽王祠德政碑、迥龙桥、闽安炮台、螺洲陈氏五楼、三通桥、古田会馆、中山堂、石厝教堂、东关寨等各级文保单位,以及镇海楼、西禅寺15层塔等地标仿古建筑,共100多座。 后17年退休的时间里,他被福州市规划院(福州市古建所合并到福州市规划院)聘为古建专业技术负责人。这些年,他主要参与设计和指导新人,主要从事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及郊外的古厝保护设计工作(数量难以统计),参与制定《三坊七巷古建筑修复工程施工规范》《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后者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颁发的2019年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那么多重要古建筑交给我设计,能留下那么多作品,我感到很荣幸。”何明说,“只要还能干,我愿意继续作贡献。” (綦芬/文叶诚/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