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泓:留住“攀讲”中的福州记忆
Published at Mar 01, 2021 10:22 am
正月初五下午,台江区高桥支路的南仙茶摊里欢声笑语不断。“茉莉留声机”的伙伴们正在举办“温暖在榕城”迎新年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共同的爱好——口述历史。
“茉莉留声机”是一帮立志打造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口述历史社区的年轻人建立的组织。这个组织的创建者是江泓,一位土生土长的福州妹子。
“ 我们家是疍民的后代,所以你看我的福州话说得拉拉苏(福州话音译,流利的意思)。”江泓说。
留住记忆中的声音作为福州一中学霸出身的江泓,前几年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攻读的专业在国人看来十分“孤僻”—— 教育口述史。
江泓的主要方向是用口述历史的方式研究上海师范史。
她告诉记者:“口述历史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由历史学家、学者、记者、学生等,访问曾经亲身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以笔录、录音、录影等方式记录,作为日后学术分析。”
2019年1月,在福州晚报和福州市图书馆联合打造的“一人一世界”活动中,江泓第一次发表了关于口述历史的公共演讲,她开始尝试“口述福州历史”的相关项目。
2020年上半年,口述历史这个话题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围观。“茉莉留声机”这个口述历史组织有了雏形,公众号也开始运行起来,短短几个月就有了六七十个忠实成员。
“这个团队中,在世界各地读书、工作的成员很多。他们身在异乡,对口述家乡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参与各种和福州元素相关的口述历史访谈。”江泓说。
时间不长作品不少不到一年的时间,“茉莉留声机”的创作成果就很丰富。其中既有江泓创作的专著,也有一批发表在公众号上的“轻量小品”,如春节期间推出的《福建年味图鉴》《福州春节自救指南》《福建压岁钱地图出炉》等。
即将出版的《喜娘》,是一部详细探寻闽侯喜娘家族史的作品。
“我从2018年底开始创作,纯粹是出于深深的热爱。我日常在华东师大学习、工作,为了做喜娘的口述历史,自费从上海飞到福州再跑到闽侯,整整8趟。”江泓说。她特别想感谢福州民俗专家方向红老师的帮助。
口述历史访谈过程比想象中的困难。江泓说,她精通福州话,所以困难不在于理解对方说的话,而是怎样将方言转换成文字,既要蕴含地方特色,又要符合普通话规范。
(安梓/文叶诚/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江泓:留住“攀讲”中的福州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