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城隍庙完成修缮
Published at Sep 20, 2021 11:54 am
在罗源县凤山镇北大路县政府东侧,一座白墙黛瓦的明清风格建筑不久前完成了修缮。这就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罗源县城隍庙。记者从福州市文物局了解到,目前,罗源县城隍庙正在等待验收,验收通过后将正式对外开放。
罗源县城隍庙始建于宋绍兴年间,由知县赵彦炎主建。元代、明代曾两次修葺。清乾隆五十年通邑募捐重建大堂,新建寝室;邑人郑嘉复,捐地建后堂,并捐东偏地,添建六房、酒楼、戏台、仪门、两庑等,规制一新。
罗源县城隍庙现存的主体建筑是清代保留下来的,土木结构,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屋面,带燕尾屋脊。城隍庙坐北朝南,前后四进,依次由前埕、戏台、前殿、后殿共四进建筑组成。该建筑通面阔约20米,通进深约100米,总建筑面积约1820平方米。
古建专家邱守廉告诉记者,罗源县城隍庙的体量不小,在县级城隍庙里的“江湖地位”很高。建筑本身二进戏台的藻井精美华丽,梁架结构保存完整,并保存有部分石碑、石刻等遗迹。
2020年6月,罗源县城隍庙修缮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修缮,城隍庙的地面、梁架、墙体、屋面等得到修复,并力求尽可能恢复原来的建筑结构、平面布局、造型特征等。修后的城隍庙还在照明、景观、排水、消防等方面进行了提升,满足今后的正常使用功能。
罗源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罗源县城隍庙在罗源人的心里有着特殊的印记,启动罗源县城隍庙修缮工程,还原旧时城隍庙的模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现存建筑的历史面貌,还有助于挖掘城隍庙文化内涵,展示罗源城市的兴衰变迁和市井人文的繁盛,未来这里会成为罗源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
福州地域的城隍庙
除了罗源县城隍庙之外,在文史和信俗专家眼中,福州还有两处“不普通”的城隍庙,即位于福州市区的福建都城隍庙和闽侯县侯官村的唐代城隍庙。
福建都城隍庙建于晋太康三年,仅迟于“全国第一早”的芜湖城隍庙43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福建通志》、《福州府志》、《三山志》对福建都城隍庙都有相关记载。著名文史专家、原福建文史馆馆长卢美松介绍,明清时期,福州城隍神信仰趋于兴盛,清朝时最为鼎盛,整座冶山几乎被城隍庙及其相关庙宇所覆盖。因此当时人们又将冶山称为“城隍山”。
清朝雍正年间,福州府级的城隍提升为省级,故称为福建都城隍。福建都城隍庙不仅具有较高的级别,还是闽台亲缘的重要见证。从今天福建都城隍庙大殿东西两旁的墙壁上,“临摹清道光文物古迹,十二州府城隍壁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福建十二州府就包含台湾府。福建都城隍庙后也分香至台湾,成为台湾许多城隍庙的祖庙。
卢美松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编撰《福建都城隍庙志》,欢迎广大市民提供史料线索。
在乌龙江畔的闽侯县侯官村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弘的城隍庙。它始建于唐武德六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和罗源县城隍庙建制类似,这座曾经的县级城隍庙也毗邻旧县衙,且内部设有戏台、拜亭、看楼、钟鼓楼、大殿等,于1999年被列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侯官村的唐代城隍庙与同时期建造的镇国宝塔组成了侯官村特有的“一庙一塔”千年古景,成为研究闽侯沿革的重要实物资料。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罗源县城隍庙完成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