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首踏台板 帶年輕觀眾入場《開心穿粵》 「人工智能羅家英」 演粵劇你怎看?

Published at Sep 12, 2022 08:54 am
西九文化区首个大型艺术科技节「艺创明天」日前揭幕,当中粤剧《开心穿粤》于整个表演艺术季作恒常演出,创新的粤剧内容引入了全港首个人工智能程式操作的机械人参与演出,仿照粤剧大老倌罗家英的面部表情、声线及姿态制作的机械人在台上亮相,趣味性倍增。 《开心穿粤》导演罗家英、钟珍珍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期望粤剧中加入科技元素能为观众带来新鲜感,惟他们强调,机械人代替不了真人,机械人只是吸引市民入场欣赏粤剧的手法,冀借此打破市民认为粤剧是「老土玩意」的固有思想,以机械人带领他们走入粤剧世界,了解这门香港之宝。 ◆采: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美婷 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科技进步使机械人「入屋」,谈及机械人,容易令人联想起「吸尘机械人」、「送餐机械人」等等,是次粤剧节目最特别之处是业界首次运用了仿真机械人参与演出,模仿粤剧大老倌罗家英出演时的面部表情、声线及姿态。 《开心穿粤》导演钟珍珍指,这机械人有别于以往我们常见的机械人,「这个机械人有表情、动作,制作的难度也提高了。」她直言,与机械人排练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以往在粤剧的排练中,演员若有动作做得不对,导师会「执手」直接纠正演员的动作,但要机械人纠正不对的动作,不是随口一说便成,当中涉及复杂的编程,「例如我们希望机械人的眼皮动一下,要倚靠编程人员的调校,当中也花上了不少的时间,可说是挑战我们的耐性。」 这次演出的机械人与真人的大小比例为一比一,钟珍珍指,此乃难得机会让粤剧融入科技、与智能机械人共同演出。 科技只是衬托粤剧演出 现今人们「机不离手」,生活中早已习惯与科技共存。钟珍珍坦言,机械人、高科技等的元素,在粤剧演出上,只是个工具,利用这些接近市民生活的科技元素作招徕,引起市民兴趣,留意粤剧,「利用科技元素作工具使市民不要抗拒粤剧,吸引他们欣赏,入场认识我们的本土宝藏。」她强调,科技只是用于衬托粤剧演出,「粤剧演出才是主体,即使有多么厉害的科技,也是用来融合和配衬粤剧,使整个粤剧演出更有看头。」 科技和艺术文化结合,看似容易、无违和,惟当科技遇上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新与旧碰撞,要两者显得融洽不生硬,得花上心机。为此,团队在机械人出演粤剧上花了不少心血,目的正如钟珍珍所言:「我不要科技还科技,粤剧还粤剧,两者若不能融合,就不能以科技为演出带来最大效益。」 融入科技成本高 或难成大势 问及粤剧融入科技是否大势所趋?钟珍珍表示制作成本是他们的考量之一,她指,《开心穿粤》因有各方的帮助,有机构的支持、科技公司的协助使制作成本降到最低,「除非科技的制作成本下降,令粤剧剧团能负担,否则因成本的考量,融入科技元素难以成大势所趋。」 罗家英直言,粤剧能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流传至今,唯一的生存之道是「死悭死抵」,「若每次演出的成本太高,就难有下一次演出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要知悭识俭。」他强调,在加入科技元素的同时也要有经济成本的考量,「即使不能赚钱,也不要蚀入肉。」 《开心穿粤》由今年8月起演出至明年3月,「我们希望有些粤剧节目能够在茶馆剧场内作长期演出,让观众随时都有机会欣赏粤剧这们『香港之宝』,演出场次多在资源成本上的摊分也比较经济。」 粤剧非必需与「老土」一词挂钩,是次演出中则有一幕夫妻的斗嘴戏码,二人在互动中带出暧昧氛围,台词和演绎都生动有趣,观众们也看得投入。 「老土」是市民对粤剧的固有印象,钟珍珍指,需要把市民对粤剧的固有印象打破,「只要入来看一次粤剧就明白它也可以很贴地。」 她续说:「我们借茶馆戏场作培训,给予粤剧新血更多的演出机会,希望大家可以用90分钟到茶馆欣赏粤剧节目,到他日观众想更深入了解粤剧时,就可以到四楼大剧院欣赏较长演出时间的粤剧节目。」 冀后辈努力让粤剧媲美西洋艺术 在访问中,罗家英表示现在香港政府比以往更注重粤剧的发展,内地也很注重古典文学,「香港和内地也很积极推广粤剧,希望更多市民能加以发扬我们先人传下来的文化和知识。」他强调,香港作为粤语方言之地,应保留粤语的优良传统,「粤剧又是用广东话唱出,因此很能够能代表香港本土文化,我们也应当发扬这传统。」 罗家英坦言现今香港的粤剧发展上仍面对着很多困难,精简粤剧节目演出时间、构思新颖的粤剧故事等是近年使香港粤剧发展更贴地的新形式,「从演出方式、内容至粤剧制作班底均有转变。」罗家英忆述以往曾出现粤剧演员、编剧不足的情况,「于是我们便发掘有潜质的年轻人,培养他们成为专业演员、编剧,也可以传承粤剧文化,接我们班,在我们的栽培和要求下,使他们的『唱、做、念、打』功力不断进步,能够走出香港和他人竞争,粤剧文化的进步也可使其与西洋文化互相媲美。」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