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与青芝山的开发
Published at Nov 12, 2022 11:23 am
林森(1868-1943),字子超,晚署青芝老人,闽侯县祥谦镇凤港村人。他历任中华民国参议院议长、福建省省长、立法院院长、国民政府主席等职。林森为辛亥革命、抗击日本侵略等都作出显著贡献。本文仅说说他为家乡开发青芝山的故事。
青芝山位于连江县琯头镇西侧,又名百洞山,传说过去山上盛产青色灵芝,又因山势奇伟,岩洞众多,景色宜人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闽海观日、青峰、龟山四个景区组成的青芝百洞山风景区,总面积11.37平方公里。山上岩秀石奇,可谓一石一胜,树深林幽,共有108个景点,含两湖、三泉、十五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岩等。岩以猴抱桃、八仙岩、三友岩为最;洞以九曲联珠洞、星窝洞、蝙蝠洞、五曲洞为奇;石以蛤蟆上山、杜鹃泣月、三玉蟾为胜;泉以琴泉、翠壑、泽泉为突出;湖数敖湖景胜。莲花峰矗立在青芝山之巅,东临闽江口,西朝八仙岩,阳光照耀,莲花如镶金边,晨雾缭绕,浮在半空,非常壮观。
明万历四十年(1612),工部左侍郎董应举曾开发青芝山,并在山中建青芝寺。
董应举(1557-1639),字见龙,号崇相,连江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任广州府学教授、南京国子博士、吏部主事,考功郎中、太常少卿、右副都御史、工部左侍郎、户部侍郎等,政绩显著。他捐建的青芝寺位于青芝山莲花峰之山腰,该寺内前为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其建筑有特色,为青
芝山留下宝贵的文化遗迹。另外,他在青芝山奇岩怪石上,也留有墨宝。可以说,董应举为开发青芝山立有创始之功。对此,青芝寺有一副对联说:“紫竹白衣丈室皈衣观自在;千岩万壑名山开辟董尚书。”这就是赞扬他开发青芝山的功绩。
林森继董应举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开发青芝山。1923年2月8日,林森奉孙中山指示,卸去福建省长职务。赴广州任建设部长前,他应老朋友林焕章(字佑箴)邀请,畅游连江琯头青芝山,夜宿青芝寺旁的梅花楼。他酷爱青芝山胜景,便在青芝山买下鲤鱼园和莲花峰下一块乱石杂地。他自己设计住地,托人修筑“啸余庐”,拟作公馆休憩之所,也为青芝山增添一大景色。在庐的围墙外门额匾上刻写“常关”二字,以示闭门静养,避免喧嚣之意。这次,林森在青芝山约有半年时间。
1926年4月,林森在南京病愈返里,隐居在青芝山。他早年丧偶不娶,无亲生子女,所以孤身一人,无所牵挂,只是笃信佛教,因而与青芝寺住持觉非交往密切,常在一起畅谈。青芝寺历任住持中,觉非和尚值得一提。他原籍台湾新竹(一说莆田人),小时在台湾天竺寺出家,后云游南洋多年。清宣统三年(1911),觉非和尚渡海至连江青芝寺,他爱青芝山岩洞的美丽景色,便把大量积蓄贡献给山寺修缮,拓景植树,将青芝寺修葺一新,并与林森结为挚友。同年,林森托人在青芝山购地一块,建造藏骨塔,作为他自己逝世后的存骨处。
在建塔的同时,林森又雇人铺设“啸余庐”至藏骨塔及至半山亭的两条石板路,以便行走,还重新修葺了“虎洞”“一片瓦”“一线天”“桃源洞”“蝙蝠洞”“九曲洞”等名胜景点。还开辟“啸余庐”后园,开凿东觉岩,种植各类花草树木,且在站岗亭至虎洞间种植松树,取名“万松岭”。青芝山上缺水,林森在山上找到三处泉水,亲自命名和书写:“泽泉洞”“勺泉”“濂泉”,分别刻在泉边的岩石上,独“泽泉洞”边署了青芝老人。
1927年4月,林森回到南京主持中山陵建设和参与孙中山的安葬大典。1931年12月28日,林森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
1933年,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也称为“闽变”。其主要领导有蔡廷锴、蒋光鼐、李济深等人,他们主张反蒋抗日。这时,林森从南京返回故乡,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先后到禄家小学、凤港小学等校参观考察。10月底进住青芝山,约有半年时间。他感慨自己隐归恨晚,遂书“晚归”二字,刻于木鱼岩上。后来,又书“佛在心头”
“石室”分别镌于半山立石和鳖岩上。林森在青芝山自撰一联:“随时静录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署名青芝老人,悬于卧室中自勉。当时,童抗(浙江剡溪人,林森任参议长时,他为参议员)来访,归作《题青芝老人山庄》诗一首,诗曰:“连理江头百洞山,青芝香馥水潺潺;开轩门面对场圃,共话桑麻在此间。”林森收到此诗即作《和枕溪同志题本庄》诗酬答,诗曰:“叶绿花红水色清,卜居田舍寄幽情;许由有塚行无似,抛却历山竟辍耕。”
1930年,青芝寺前殿不幸遭火灾。林森筹款建造该寺的前殿,即大雄宝殿,并亲自设计了中西合璧别具一格的图案,即外观为西洋式造型,内里为中国式宫殿,请林焕章主持建筑,并聘请能工巧匠,用檀香木雕刻大殿的如来佛像等。1934年大雄宝殿竣工,林森亲书一对联:“前殿涌祥光,迨白马载经,声教千年方暨讫;名山开法会,矧青芝献瑞,神灵百洞尽皈依。”并将这副对联缀在大殿的前柱上作为纪念。
1935年10月,林森再次返闽,并带回西藏九世班禅赠送的一尊“汉白玉佛像”。玉佛像由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通体光泽清润,洁白无瑕,当时额上还缀有好几颗光芒闪闪的珍贵宝石,安置在东觉岩中,供人观赏。它和如来佛像、青芝都为青芝山的镇山之宝。
1936年8月,林森在国府参军长吕超等陪同下,由南京回闽扫墓,住于青芝山庐中。吕超慕其高风,便出资在青芝寺侧(即狮子岩和象岩之间)建双层楼阁,1937年建成,林森亲笔书写“松风阁”于横匾上。据说林森常在此看书。不久,林森又回南京。此后,由于抗战爆发,林森再也无暇返闽,但他经常与林焕章等人书信往来,十分关心青芝山景区的建设及乡亲和友人。觉非禅师逝世,他得知后很伤心,嘱将其骨植安放于庐之后园,便把庐事托林焕章照应。
1943年8月,林森因车祸病逝于重庆,葬于重庆双河桥林园。
(肖忠生)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林森与青芝山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