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晋20日讯)砂拉越计划在丹绒恩邦(Tanjung Embang)兴建一座世界级国际机场,这不是为了下一届选举,而是着眼未来50年的远见之举,旨在打造完整的交通连接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打开更多机遇。
哥打圣淘沙州议员叶耀星强调这一点,以反驳巴当岸州议员兼实蒙国会议员张健仁的呼吁,后者要求放弃新机场计划,仅仅扩建古晋国际机场(KIA)。
“张健仁的建议,就好比告诉一个正在成长的家庭不断修补狭小的房子,却幻想它能变成洋房。
“现实是,古晋国际机场的物理和技术极限已经达到,跑道无法进一步延长,这意味着古晋永远无法接待更大型的长途飞机。这一限制本身,就将砂拉越排除在未来航空发展的门槛之外。这就是张健仁所谓的‘愿景’吗?”他在今天的声明中质问道。
他指出,所谓耗资1亿令吉的‘扩建计划’不过是表面工程。
“你可以重新粉刷墙壁,多加一个柜子,或者重新摆放家具,但房子依然太小。就航空而言,跑道长度、空侧容量以及周边土地的限制,已让古晋国际机场不适合承载砂拉越未来的发展。砂拉越绝不能陷入短视的应急措施循环。”
叶耀星强调,丹绒恩邦拟议的新机场不仅仅是一个客运航站楼,而是一个大胆、综合性的愿景,新机场将与砂拉越的深水港无缝衔接,打造一个强大的贸易、货运和投资物流枢纽。
“这是在建设一个完整的连接生态系统。我们的邻国都在为下一代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而张健仁似乎满足于让砂拉越停留在昨日的局限中。”他说。
叶耀星指出,这一长远愿景体现了砂拉越首长拿督巴丁宜丹斯里阿邦佐哈里·敦奥邦的远见,他始终强调砂拉越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不是亦步亦趋。
“新机场的愿景不仅仅是承载更多航班或更大的飞机——而是要将砂拉越定位为一个区域枢纽,将空运、海运与数字连接融合。这是首长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把砂拉越转型为现代化、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吸引全球投资者,推动高价值产业,并开辟旅游和贸易新前沿。这就是政治家风范——建设的是未来50年,而不是下一届选举。”他强调。
叶耀星提醒批评者,30年前马来西亚也曾面对类似的抉择——1998年6月27日,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在雪邦正式启用,取代梳邦机场成为国家主要国际门户。
他指出,梳邦机场自1960年代起就是全国主要航空枢纽,但到1990年代初已达物理极限。当时政府作出了大胆的决定,在雪邦另建新机场,因其地势平坦、空间宽广、具备长远容量。
“当时的批评者说KLIA太贵、没必要。然而今天,KLIA已成为马来西亚经济和连通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峰年客流量超过5,000万人,成为主要国际门户。砂拉越今天同样需要这样的远见。
“这清楚表明,航空规划必须始终面向未来。如果马来西亚在1990年代采纳张健仁的逻辑,只是一味扩建梳邦,那么今天的KLIA——拥有如今的容量和全球连通性——根本不会存在。”他说。
他提醒道,与KLIA一样,砂拉越新国际机场也需要长期规划、审批和分阶段建设。
“现实来看,丹绒恩邦新机场的完工和启用,可能要到2035年前后。这不是一个一夜之间完成的项目,而是长达十年的努力。如果砂拉越要为未来的需求做好准备,就必须现在开始。砂盟(GPS)规划的是下一代,而不是下一届选举。不能等到下雨了才开始找雨伞。”他说。
针对张健仁将新机场与1980至1990年代联邦债务驱动的大型计划相提并论,叶耀星强调,砂拉越是凭借良好的财政基础来投资,这得益于石油和天然气收入的谨慎管理、可再生能源和新的收入来源。
“这不是奢侈,而是首长领导下的远见和负责任的规划。”他解释道。
他还指出,国会中提及的所谓1亿令吉根本不是最终拨款,只是第十三大马计划(13MP)下的一项建议。
“让我们说清楚:数十年来,砂拉越通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联邦政府贡献了数千亿令吉。要求联邦政府出资在古晋兴建一座新国际机场,并不过分——这是公平的。张健仁不该满足于残羹剩饭,而应该要求他的行动党同僚、交通部长陆兆福全额拨款。”叶耀星表示。
他强调,随着砂拉越积极推进航空自主,包括创办自己的航空公司——婆罗洲航空,新机场将成为州政府愿景的核心。
“现代化的机场,加上我们自己的航空公司,将使砂拉越真正成为区域性的旅游、贸易和物流枢纽。这是为了未来50年的机遇,而不是为未来5年修修补补。”他说。
“或许张健仁现在对‘够用就好’感到满意。但砂拉越不能自满,我们必须规划和建设能够保障未来的基础设施。别忘了,当年也有人说KLIA是浪费钱——但今天,没有KLIA,马来西亚根本无法运转。历史证明他们错了,历史也会证明张健仁错了。这就是短视政治算计与真正长远领导力的区别。”叶耀星总结道。
哥打圣淘沙州议员叶耀星强调这一点,以反驳巴当岸州议员兼实蒙国会议员张健仁的呼吁,后者要求放弃新机场计划,仅仅扩建古晋国际机场(KIA)。
“张健仁的建议,就好比告诉一个正在成长的家庭不断修补狭小的房子,却幻想它能变成洋房。
“现实是,古晋国际机场的物理和技术极限已经达到,跑道无法进一步延长,这意味着古晋永远无法接待更大型的长途飞机。这一限制本身,就将砂拉越排除在未来航空发展的门槛之外。这就是张健仁所谓的‘愿景’吗?”他在今天的声明中质问道。
他指出,所谓耗资1亿令吉的‘扩建计划’不过是表面工程。
“你可以重新粉刷墙壁,多加一个柜子,或者重新摆放家具,但房子依然太小。就航空而言,跑道长度、空侧容量以及周边土地的限制,已让古晋国际机场不适合承载砂拉越未来的发展。砂拉越绝不能陷入短视的应急措施循环。”
叶耀星强调,丹绒恩邦拟议的新机场不仅仅是一个客运航站楼,而是一个大胆、综合性的愿景,新机场将与砂拉越的深水港无缝衔接,打造一个强大的贸易、货运和投资物流枢纽。
“这是在建设一个完整的连接生态系统。我们的邻国都在为下一代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而张健仁似乎满足于让砂拉越停留在昨日的局限中。”他说。
叶耀星指出,这一长远愿景体现了砂拉越首长拿督巴丁宜丹斯里阿邦佐哈里·敦奥邦的远见,他始终强调砂拉越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不是亦步亦趋。
“新机场的愿景不仅仅是承载更多航班或更大的飞机——而是要将砂拉越定位为一个区域枢纽,将空运、海运与数字连接融合。这是首长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把砂拉越转型为现代化、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吸引全球投资者,推动高价值产业,并开辟旅游和贸易新前沿。这就是政治家风范——建设的是未来50年,而不是下一届选举。”他强调。
叶耀星提醒批评者,30年前马来西亚也曾面对类似的抉择——1998年6月27日,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在雪邦正式启用,取代梳邦机场成为国家主要国际门户。
他指出,梳邦机场自1960年代起就是全国主要航空枢纽,但到1990年代初已达物理极限。当时政府作出了大胆的决定,在雪邦另建新机场,因其地势平坦、空间宽广、具备长远容量。
“当时的批评者说KLIA太贵、没必要。然而今天,KLIA已成为马来西亚经济和连通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峰年客流量超过5,000万人,成为主要国际门户。砂拉越今天同样需要这样的远见。
“这清楚表明,航空规划必须始终面向未来。如果马来西亚在1990年代采纳张健仁的逻辑,只是一味扩建梳邦,那么今天的KLIA——拥有如今的容量和全球连通性——根本不会存在。”他说。
他提醒道,与KLIA一样,砂拉越新国际机场也需要长期规划、审批和分阶段建设。
“现实来看,丹绒恩邦新机场的完工和启用,可能要到2035年前后。这不是一个一夜之间完成的项目,而是长达十年的努力。如果砂拉越要为未来的需求做好准备,就必须现在开始。砂盟(GPS)规划的是下一代,而不是下一届选举。不能等到下雨了才开始找雨伞。”他说。
针对张健仁将新机场与1980至1990年代联邦债务驱动的大型计划相提并论,叶耀星强调,砂拉越是凭借良好的财政基础来投资,这得益于石油和天然气收入的谨慎管理、可再生能源和新的收入来源。
“这不是奢侈,而是首长领导下的远见和负责任的规划。”他解释道。
他还指出,国会中提及的所谓1亿令吉根本不是最终拨款,只是第十三大马计划(13MP)下的一项建议。
“让我们说清楚:数十年来,砂拉越通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联邦政府贡献了数千亿令吉。要求联邦政府出资在古晋兴建一座新国际机场,并不过分——这是公平的。张健仁不该满足于残羹剩饭,而应该要求他的行动党同僚、交通部长陆兆福全额拨款。”叶耀星表示。
他强调,随着砂拉越积极推进航空自主,包括创办自己的航空公司——婆罗洲航空,新机场将成为州政府愿景的核心。
“现代化的机场,加上我们自己的航空公司,将使砂拉越真正成为区域性的旅游、贸易和物流枢纽。这是为了未来50年的机遇,而不是为未来5年修修补补。”他说。
“或许张健仁现在对‘够用就好’感到满意。但砂拉越不能自满,我们必须规划和建设能够保障未来的基础设施。别忘了,当年也有人说KLIA是浪费钱——但今天,没有KLIA,马来西亚根本无法运转。历史证明他们错了,历史也会证明张健仁错了。这就是短视政治算计与真正长远领导力的区别。”叶耀星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