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3日讯)Z苏黎世基金会今日发布一份具有深远意义的白皮书,强调必须高度重视亚太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报告指出,无论是在繁华城市还是资源匮乏的社区,都急需各界包括公共、私人及民间组织立即采取行动。
亚太地区(包括南亚、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拥有超过7.5亿年龄介于15至24岁的青少年。报告指出,几乎一半的心理健康问题在14岁前便已出现,而在许多国家中,自杀是15至29岁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这不仅对个人生命造成巨大代价,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研究表明,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影响其成年后的教育、就业与人际关系发展。亚太地区地理、文化与经济状况多样,为改善青年心理健康既提供挑战也带来机遇。
报告指出,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和对心理福祉进行促进的投资具有显著回报。例如,在对36个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的成本效益分析中,每投资1美元可获得23.6美元的回报。然而,目前该地区多数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预算不足1%,用于促进心理福祉的资金则更少。
心理健康促进措施旨在通过增强情绪识读力与积极应对能力,为青少年营造更具支持性的心理环境。预防措施则着眼于识别并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因素,尤其关注弱势群体。
这份白皮书整合了亚太地区多个成功案例,旨在为公共和私人机构、政策制定者及民间组织提供实践指南。报告呼吁社会各界在三个关键领域加大投资:跨领域合作、将心理福祉融入教育的学校体系,以及社区支持网络。
一些前景良好的项目包括:青少年主导的社群平台、体育促进心理健康项目、情绪教育课程,以及结合多方资源的混合融资模式等。通过整合各方力量,这些项目有望带来持久影响。
实现一个青少年心理福祉获得全面支持的未来愿景,需要立即行动与长期承诺。包括聚焦预防的政策、可持续资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纳入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声音的治理体系。
目前,2025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在日内瓦举行(5月19日至27日),主题为“同一个健康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因为这是实现更广泛健康目标的基础。大会为各国领导人提供一个平台,共同探讨并承诺优先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可行战略,助力可持续发展与社会韧性。
Z苏黎世基金会负责人格雷戈里雷南德表示,零散的解决方式已经无法应对当下的挑战。我们必须跨领域协同、推广已验证的做法、构建合作机制,并投资于真正以青少年为中心的系统。亚太地区的未来取决于此。我们必须携手,为青少年营造一个不仅可以生存,更能茁壮成长的环境。
苏黎世马来西亚公司品牌营销与传播负责人黄艺琳(Erin Hwang)也指出,在马来西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但仅有意识还不够。我们必须从对话走向行动,投资于早期预防,建设真正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支持系统。这意味着与学校、社区及合作伙伴密切配合,共同打造心理福祉为优先的环境。苏黎世马来西亚坚信‘关爱重要的事’,而青少年正是我们今天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健康、更有韧性的明天。
亚太地区(包括南亚、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拥有超过7.5亿年龄介于15至24岁的青少年。报告指出,几乎一半的心理健康问题在14岁前便已出现,而在许多国家中,自杀是15至29岁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这不仅对个人生命造成巨大代价,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研究表明,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影响其成年后的教育、就业与人际关系发展。亚太地区地理、文化与经济状况多样,为改善青年心理健康既提供挑战也带来机遇。
报告指出,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和对心理福祉进行促进的投资具有显著回报。例如,在对36个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的成本效益分析中,每投资1美元可获得23.6美元的回报。然而,目前该地区多数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预算不足1%,用于促进心理福祉的资金则更少。
心理健康促进措施旨在通过增强情绪识读力与积极应对能力,为青少年营造更具支持性的心理环境。预防措施则着眼于识别并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因素,尤其关注弱势群体。
这份白皮书整合了亚太地区多个成功案例,旨在为公共和私人机构、政策制定者及民间组织提供实践指南。报告呼吁社会各界在三个关键领域加大投资:跨领域合作、将心理福祉融入教育的学校体系,以及社区支持网络。
一些前景良好的项目包括:青少年主导的社群平台、体育促进心理健康项目、情绪教育课程,以及结合多方资源的混合融资模式等。通过整合各方力量,这些项目有望带来持久影响。
实现一个青少年心理福祉获得全面支持的未来愿景,需要立即行动与长期承诺。包括聚焦预防的政策、可持续资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纳入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声音的治理体系。
目前,2025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在日内瓦举行(5月19日至27日),主题为“同一个健康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因为这是实现更广泛健康目标的基础。大会为各国领导人提供一个平台,共同探讨并承诺优先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可行战略,助力可持续发展与社会韧性。
Z苏黎世基金会负责人格雷戈里雷南德表示,零散的解决方式已经无法应对当下的挑战。我们必须跨领域协同、推广已验证的做法、构建合作机制,并投资于真正以青少年为中心的系统。亚太地区的未来取决于此。我们必须携手,为青少年营造一个不仅可以生存,更能茁壮成长的环境。
苏黎世马来西亚公司品牌营销与传播负责人黄艺琳(Erin Hwang)也指出,在马来西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但仅有意识还不够。我们必须从对话走向行动,投资于早期预防,建设真正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支持系统。这意味着与学校、社区及合作伙伴密切配合,共同打造心理福祉为优先的环境。苏黎世马来西亚坚信‘关爱重要的事’,而青少年正是我们今天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健康、更有韧性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