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悲劇震醒社會 吳標生促教育革新

Published at Oct 15, 2025 12:49 pm
(成邦江15日讯)斯木省华总会长兼成邦江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吴标生指出,近期我国接连发生校园群体强奸、学生谋杀及霸凌等骇人听闻的事件,震惊全国,也令每一位关心国家未来的人深感痛心。
 
他直言,这一连串校园悲剧,已暴露出马来西亚教育系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若不及时正视、检讨与改革,国家的未来将陷入更深的道德与安全危机。
 
吴标生提到,最近在马六甲发生的中学教室群体强奸案中,竟有学生在课堂内实施暴行,还被同学录影并在网络上流传,这不仅反映出校园纪律的彻底崩坏,更揭示青少年在道德教育、性教育与网络伦理方面的全面失守。
 
“当一所学校的教室变成犯罪现场,当学生拿起手机拍摄暴行而不是伸出援手,这已不仅是个案,而是整个教育价值体系崩塌的警讯。”
 
他进一步指出,近期在赛城大学宿舍发生的女学生被谋杀案、中学生校园刺杀事件,以及全国校园霸凌案件的急剧攀升,都绝非孤立个案。根据教育部数据,校园霸凌案件已从2023年的6,528宗上升至2024年的7,681宗,增长超过17%。
 
“这些数据本身就是最沉痛的证据。每一起霸凌、性侵或校园死亡,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也是一个社会的失败。”
 
吴标生严厉批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系过度偏重学术成绩与考试排名,却忽视了学生品格塑造与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
 
“教育部与学校往往一味追求分数,却忘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生之所以打人、霸凌、甚至犯罪,不是因为不会读书,而是因为没有被教会做人。”
 
他强调,当教育失去了“育人”的灵魂,只剩下“教书”的机械操作,就会培养出缺乏同理心、对生命没有尊重的下一代,这正是当今教育悲剧的根源。
 
吴标生指出,尽管政府已通过《2025年刑法典(修正案)》将网络霸凌定罪,教育部也提出设立“反霸凌仲裁庭”和更新标准作业程序(SOP),但这些被动、事后补救式措施,远远赶不上青少年犯罪手法的演变速度。
 
“当我们的课室仍在沿用十年前的旧SOP时,学生却已经在利用AI与社交媒体进行新型犯罪。教育部若仍以‘研究委员会’来回应悲剧,只会让信任进一步流失。”
 
吴标生提出三项紧急改革呼吁:
 
1.   将“品德与法治教育”列为核心学科
立即改革课程纲要,把反霸凌、性别平等、生命教育、网络伦理与法治教育纳入必修课,并配备专业师资与考核机制,让品德教育不再停留在口号上。
2.   建立透明的校园安全问责机制
在学校走廊、食堂等公共区域安装并维护闭路电视系统,同时明确问责链条,一旦发生恶性事件,从校长到班主任都应承担相应责任,而非让问题一味落在学生与家长身上。
3.   引入独立调查与社会监督机制
建议成立由家长代表、心理学专家与社会贤达组成的独立校园安全监督委员会,确保对重大校园案件进行公开、公正、透明的调查,并定期评估教育部防范措施的成效。
 
吴标生沉痛指出,一宗校园悲剧已是太多,更何况成千上万宗。
 
“学校本应是孕育国家栋梁的安全摇篮,如今却屡屡成为犯罪现场。这不仅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警钟。教育部必须俯下身,倾听来自校园的哭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修复这套千疮百孔的系统。否则,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几份成绩单,而是一整代人的未来。”
 
他最后强调,教育是社会的良心,学校是人性的最后防线。
 
“当孩子在学校被欺凌、被侵犯、甚至被杀害,而社会只剩冷漠与推诿,我们必须问自己: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唯有重建教育信任、恢复师道尊严、强化家庭责任,马来西亚的校园才有希望,国家的未来才不会被黑暗吞噬。”
 

Author

Tan Chok Bui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