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各領域務實交流合作 中汶加強政治互信

Published at Jan 12, 2024 12:11 pm

(本报斯市12日讯)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新征程对外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对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立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开辟了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

概括地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为更好地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大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实践性、指导性,提供坚实依托,中国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就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切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要确保多极化进程总体稳定和具有建设性,就必须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就是顺应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要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

要坚决反对逆全球化、泛安全化,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中汶是隔海相望的近邻、相互信赖的朋友、共同发展的伙伴,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的典范。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汶莱“2035宏愿”战略对接下,两国人民友谊不断升华,疫情期间中汶守望相助、互相帮扶,体现了休戚与共的“甘榜”精神;两国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恒逸石化、摩拉港等“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助力文莱经济多元化发展,中国建筑高质量修建淡武廊大桥和高速公路,华为助力汶莱启动商用5G,汶莱农渔产品对华出口迈出新步伐,中国杂交水稻启动试种,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与苏丹在旧金山时隔一年再次会晤,两国元首达成重要共识,为中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蓝图。我们相信,随着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不断升华,各领域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蓬勃发展,地区及国际事务协调配合日益密切,中汶关系进一步提质升级拥有良好基础和光明前景。

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致力于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已与大多数东盟国家就共建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中方愿与汶方一道,加强政治互信,深化各领域务实交流合作,特别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构建中文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Author

Thiann Kok Hua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