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少华:西藏高原“云上”养猪

Published at Aug 02, 2022 04:11 pm
藏香猪戴上智能耳标可获取生长情况和行走轨迹,传感器实时感应和监测猪舍的温度和湿度等,自动化给猪供水和饲料…… 如今,在高海拔的西藏昌都,出现了这样的智慧养猪模式。而这背后,饱含着援藏干部施少华3年的心血。日前,记者采访了他。 施少华被称作两次援藏的“养猪博士”,因为他的到来,让西藏的猪从泥土中走出,住进了舒适现代化“豪宅”。近日,施少华被评为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施少华1977年出生,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援藏期间挂职西藏昌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2019年夏天,他放弃留美深造的机会加入援藏队伍。进藏不久,他便与其他农技专家跑遍昌都市下辖的十县一区,克服高原反应、道路险阻等,对昌都藏香猪种质资源保护、饲养管理、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等进行实地调研。 “当时看到,藏香猪养殖不仅条件差,还存在品牌弱、销售难,群众散养成本高、利润低等问题。”施少华说,于是他们成立了昌都藏香猪产业小组团,决心帮当地把藏香猪产业发展起来。 他们发现,要想让藏香猪产业良性发展,两个问题亟待解决——怎么把猪养好?如何让猪肉卖出?很快,小组团便开出了“药方”——利用物联网技术。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把昌都全市藏香猪扩繁养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图像数据汇聚到云平台,先在‘云’端解决把猪养好的问题。”施少华说。于是,他们建起昌都藏香猪产业数据中心,完善藏香猪养殖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产业数据化,打造智慧农业样板。 “藏香猪在高科技加持下过上好日子,西藏高原上的养殖户也能在‘云上’养猪了!”施少华告诉记者,通过智慧养殖监控系统,养殖场舍内安装了传感控制器、加温设备、湿帘、风机、摄像头等多种物联网设备,养殖户只要借助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就能实现对生产环境指数,比如氨气浓度、温度、湿度等的实时监控。同时,采用自动供水、自动供料设备等,使猪能长期生活在最舒适的环境之下。 2021年3月,施少华的援藏任期已到,昌都藏香猪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昌都藏香猪产业小组团负责人,他选择第二次援藏。 他带领团队以八宿县作为昌都藏香猪产业发展示范县,探索以昌都藏香猪的保种、扩繁、屠宰、加工、销售为重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物流+市场”的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闭环。这样一来,就能在“云上”卖藏香猪,解决藏香猪销路问题。 “我们还换种思路运作,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当地与沿海超市、高等院校等签订多个藏香猪冷鲜肉销售千万元大单,带动昌都市23个养殖基地建设。”施少华说,这样能更有效地衔接乡村振兴,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 (梁凯鸿/文受访者供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