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琴:“坊巷通”凭实力圈粉
Published at Dec 14, 2020 10:00 am
今年12月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老年志愿者杨瑞琴。
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经常会看到一群“红马甲”的身影。他们带着游客穿梭在坊巷间,讲述三坊七巷历史,今年65岁的杨瑞琴就是其中一员。
发挥余热当志愿讲解员,两年多时间,杨瑞琴成了“三坊七巷通”。
每周二,是杨瑞琴的志愿讲解时间。日前,记者见到杨瑞琴时,她正绘声绘色地向游客介绍三坊七巷的名人和古民居。
每一次解说,杨瑞琴都要花2个多小时,带游客走过6个著名景点。遇到游客感兴趣的内容,杨瑞琴还不忘从自己的知识库里“掏”出些新内容,来满足大家的求知欲。
退休前,杨瑞琴当过语文老师。热心公益的她经常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2018 年5 月,她得知福州市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在招募三坊七巷“福州市老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讲解员,便欣然报名加入。杨瑞琴说,她能主持,会朗诵,还有充足的业余时间胜任这份工作。
当志愿讲解员,对杨瑞琴来说是全新的尝试。她的第一项任务是林觉民故居的讲解。要讲解,先要熟知历史。杨瑞琴拿出备课的劲头,从零开始学习。除了景区提供的讲解材料外,她又从网上、书籍上搜罗资料,储备知识,再重新归纳总结,让讲解更生动。
“我身边常备纸笔,一有灵感就记录下来,两年多写满了好几本笔记本。”她说。
她负责讲解的古厝多起来,也随之遇上新挑战。“名人事迹、古厝历史、建筑特征等,很容易记混了。”杨瑞琴说,这让她颇感头疼,但很快她就想出了妙招。
记者看到,杨瑞琴随身携带巴掌大的纸片,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名人事迹的要点。这样的纸片,她家里有一抽屉。杨瑞琴说,遇到容易忘记的、新掌握的知识点,她都会写在纸片上随身携带。一有闲暇时间,就拿出来复习,久而久之就不容易忘记了。
在讲解中,杨瑞琴会结合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加入自己的情感,这样用心的讲解,“圈”了不少“粉”。一次,在给5人团的外地游客解说林觉民《与妻书》时,她一字一句解读了作者的写作心境,让两名游客感动落泪。
截至目前,杨瑞琴的志愿讲解服务时长已超过400小时,她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坊七巷十佳志愿讲解员”。
眼下,她正忙着将她的“讲解经”分享给两名小外孙,培养他们成为小小讲解员。
“传递志愿服务理念,弘扬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杨瑞琴笑道。
(马丽清/文叶诚/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杨瑞琴:“坊巷通”凭实力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