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碗礁一号”潜水长
Published at Oct 18, 2021 02:53 pm
前不久,福州市考古队文博研究员张勇受邀到福州市博物馆,给工作人员和福州市民、游客分享他参与“碗礁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的经历。
16年前,来自中国各地的30多名水下考古队员集结碗礁,组成中国水下考古发掘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队伍——“碗礁一号”水下考古队。张勇是这一次水下考古的潜水长。
水下考古100多天
历经5次台风
福州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摇篮,是中国国内最早开展水下考古的城市,被誉为中国水下考古“黄埔一期”的培育地。张勇是水下考古培训二期的代表性学员。
2005年“碗礁一号”的水下考古,是张勇和福州市考古队其他水下考古队员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大考。
回忆起当时的水下考古,张勇说,这100多天是在与时间赛跑,喜怒哀乐的情绪在今天依旧翻涌如潮。
2005年6月底,福州市考古队接到消息,平潭屿头乡北侧碗礁附近疑似发现沉船,盗挖分子正在哄抢文物。队员们立即启程,于7月1日到达附近海域。
“我们到达指定海域时,海面上还停着十几艘盗捞的船,可以想象抢救‘碗礁一号’多么迫在眉睫!”张勇说,“第二天当我们潜入海里找到沉船时,实际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沉船中间已被盗挖者挖空了六七平方米,现场一片狼藉。”和记者讲到这里,张勇十分愤怒和揪心。
但令张勇和队员们喜出望外的是,这艘沉船上的青花瓷数量庞大,十分精美,代表了清康熙年间景德镇民窑出产瓷器的最高水平。
打捞、脱盐、清洗、编号、拍照、装箱……数以万计的瓷器浮出水面,除了青花瓷外,还有少量青花釉里红器、单色釉器和五彩器。这让考古队员乐开了花。
张勇率队多次潜入水中,在水下能见度不足1米的情况下,确定位置,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宝贝打捞上岸。
“水下考古的黄金时间,是每年台风季(8月)来临之前,低潮期一次下水能连续工作将近40分钟,所以我们要争分夺秒,尽可能在台风来之前打捞出尽可能多的瓷器。”张勇说。
在100多天的水下考古中,历经5次台风,包括超强台风“龙王”,考古队员实际工作48天,累计潜水833人次,潜水时间3.7万分钟。
至今让张勇介怀的是,即使在考古队介入,海警在现场拉起警戒线并进行巡逻后,仍没能完全阻止偷盗行为。
“偷盗者利用台风天和能见度低的夜晚进行盗挖,我们在巡逻时一路紧追着他们到了附近的村落,才知道部分村民也参与了盗挖。当时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让我们痛心疾首。”张勇说。
所以,多年来,张勇经常到高校、社区、文博场所进行考古学科和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
考古路上
28年执着前行
1993年,从厦门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张勇进入福州市考古队。
从进队后的第一个考古——调查三坊七巷,到1998年福建省财政厅汉代夯土台基的重要发现,再到2013年至2015年屏山地铁汉代宫殿遗址的边缘地带、2017年横屿遗址的发现,张勇始终活跃在考古一线。
他经历过超强台风中变成“游泳池”的福州屏山地铁考古现场,感受过湿冷又紧张的三峡考古“大会战”,更不要说冒着生命危险数十次参与中国水下考古工作。
张勇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福州屏山—冶山多年的考古研究形成报告或者书籍,让更多人看到福州建城文明的开端。
(管澍/文林双伟/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张勇:“碗礁一号”潜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