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碗礁一号”潜水长

Published at Oct 18, 2021 02:53 pm
前不久,福州市考古队文博研究员张勇受邀到福州市博物馆,给工作人员和福州市民、游客分享他参与“碗礁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的经历。 16年前,来自中国各地的30多名水下考古队员集结碗礁,组成中国水下考古发掘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队伍——“碗礁一号”水下考古队。张勇是这一次水下考古的潜水长。 水下考古100多天 历经5次台风 福州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摇篮,是中国国内最早开展水下考古的城市,被誉为中国水下考古“黄埔一期”的培育地。张勇是水下考古培训二期的代表性学员。 2005年“碗礁一号”的水下考古,是张勇和福州市考古队其他水下考古队员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大考。 回忆起当时的水下考古,张勇说,这100多天是在与时间赛跑,喜怒哀乐的情绪在今天依旧翻涌如潮。 2005年6月底,福州市考古队接到消息,平潭屿头乡北侧碗礁附近疑似发现沉船,盗挖分子正在哄抢文物。队员们立即启程,于7月1日到达附近海域。 “我们到达指定海域时,海面上还停着十几艘盗捞的船,可以想象抢救‘碗礁一号’多么迫在眉睫!”张勇说,“第二天当我们潜入海里找到沉船时,实际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沉船中间已被盗挖者挖空了六七平方米,现场一片狼藉。”和记者讲到这里,张勇十分愤怒和揪心。 但令张勇和队员们喜出望外的是,这艘沉船上的青花瓷数量庞大,十分精美,代表了清康熙年间景德镇民窑出产瓷器的最高水平。 打捞、脱盐、清洗、编号、拍照、装箱……数以万计的瓷器浮出水面,除了青花瓷外,还有少量青花釉里红器、单色釉器和五彩器。这让考古队员乐开了花。 张勇率队多次潜入水中,在水下能见度不足1米的情况下,确定位置,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宝贝打捞上岸。 “水下考古的黄金时间,是每年台风季(8月)来临之前,低潮期一次下水能连续工作将近40分钟,所以我们要争分夺秒,尽可能在台风来之前打捞出尽可能多的瓷器。”张勇说。 在100多天的水下考古中,历经5次台风,包括超强台风“龙王”,考古队员实际工作48天,累计潜水833人次,潜水时间3.7万分钟。 至今让张勇介怀的是,即使在考古队介入,海警在现场拉起警戒线并进行巡逻后,仍没能完全阻止偷盗行为。 “偷盗者利用台风天和能见度低的夜晚进行盗挖,我们在巡逻时一路紧追着他们到了附近的村落,才知道部分村民也参与了盗挖。当时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让我们痛心疾首。”张勇说。 所以,多年来,张勇经常到高校、社区、文博场所进行考古学科和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 考古路上 28年执着前行 1993年,从厦门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张勇进入福州市考古队。 从进队后的第一个考古——调查三坊七巷,到1998年福建省财政厅汉代夯土台基的重要发现,再到2013年至2015年屏山地铁汉代宫殿遗址的边缘地带、2017年横屿遗址的发现,张勇始终活跃在考古一线。 他经历过超强台风中变成“游泳池”的福州屏山地铁考古现场,感受过湿冷又紧张的三峡考古“大会战”,更不要说冒着生命危险数十次参与中国水下考古工作。 张勇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福州屏山—冶山多年的考古研究形成报告或者书籍,让更多人看到福州建城文明的开端。 (管澍/文林双伟/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