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逐浪启新程 唱响福州开放歌
Published at Apr 30, 2020 11:26 am
一批改革创新政策在这里“迸发”;
许多扩大开放经验从这里“燎原”。
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这片31.2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基因”融入了福州高质量发展的血液,成为闽都这座祖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的金牌“名片”。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项国家战略。国家各部委大力支持,福建省与福州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凝聚各方形成合力,福州自贸片区人勇于担当,不负使命,五年爬坡过坎,五年奋力前行。有深耕探索的阵痛,更有阔步改革的气魄。投资、贸易、金融、两岸融合、事中事后监管……在这些领域,福州自贸片区勇立潮头,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创新,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注入了新动能,激发了市场新活力,带动了业态新发展。一个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功能突出、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完善的自贸试验区已初步形成。
作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我们循着自2015年4月21日至今五周年这条时间轴,一道纵览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 “为国家开放试制度、为政府治理立标杆、为区域发展筑高地”的闪亮“镜头”——
试制度、立标杆、筑高地
创新举措,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
五年行进,攻坚克难。
一个个数据显示出这样的图景:
经评估机构毕马威认定,福州自贸片区推出15批198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63项,复制推广到全国、全省分别有23项、94项。
20项创新举措和3个平台建设分别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最佳创新举措和最佳创新平台;
在中山大学发布的24个全国自贸(片)区2018—2019年度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福州片区位列第八;
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的202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绝大多数已在福州市范围内推广。以创新促开放、以创新谋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数字”的背后是澎湃的动力!这是福州自贸片区进行制度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构筑制度创新新高地,坚持以问题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集聚创新要素与压力测试,为创新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建立“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实行投资项目“预审查”机制,实现现场办事凭个人身份证或法人营业执照可“一证通行”;以智能化通关为支撑,为贸易便利化改革赋能,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到3.0版本。扩大服务贸易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不断加大电信、保险、证券、文化、国际船舶运输、管理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力度。
自贸区的故事,核心是制度创新。海关、商务、税务、海事、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如何融合联动,发挥各项改革措施的集成效应?五年来,福州自贸片区致力于改革的系统集成,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完成“多部门事项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等10项集成改革;
推出28组“证照联办”套餐服务;
推行“信易批”举措,建立企业信用分级数据库,分别提供“告知承诺”“绿色通道”“全程领办”等配套便捷服务;
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进入4.0版本;
创新医疗机构设置和执业许可并联审批模式、会展一站式审批模式;
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促进海关、海事等部门协同创新,实现国际贸易业务全流程覆盖;
围绕促进整车进口、海产品交易、物联网、大数据、跨境电商等重点业态发展,不断完善全产业链、多部门协同的制度创新集成。
蓝图绘就显成色。自2019年至今,福州自贸片区更加完善管理机制,调整充实了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7个专题组,统筹负责创新研究、重点试验任务的落实;同时对各片区在改革创新、重点试验任务实施、重点平台建设、企业运营、组织保障等5个方面综合评估考核,压实主体责任。在福州市副市长、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杭东看来,干部状态、工作作风事关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得补齐管理机制的“短板”,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为福州自贸片区改革创新添活力。
五年,横跨的是时间年轮,不变的是初心使命。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福州自贸片区较好完成了国家、省里重点试验任务,推出了一批首创性、突破性的改革试点,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为省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得到了中央改革办、商务部的肯定。
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教授评价说:福州自贸片区成立五年来,推出了一批突破性的改革试点,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有力推动了区内外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流动高效顺畅,积极发挥对台先行先试作用,不断探索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路径,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明显加强,充分彰显其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的“试验田”作用和“桥头堡”功能,为福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治痛点、通堵点、优服务
对标国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过去,市民或企业办事很不容易,往往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今天到这里盖章,明天去那里办手续,创业者想要办个公司,基本上要跑遍全城,盖几十个印章。群众办事非常不便。
问题倒逼改革。回溯过往,福州曾在全国开创了集中开展行政审批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大力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一栋楼办公”,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软实力,可以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域综合竞争力。
如今,在福州自贸片区,这个“一栋楼办公”升级成了全国率先实施“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一照一码”让企业和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治痛点、疏堵点、补断点,对标国际规则,系统性推动商事登记制度集成改革。换一句话说,也就是推动加速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政企直通车”,建立起企业全流程开放改革图。
外贸企业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比如,福州自贸片区创新的出入境“一单四报”和数据共享,让企业享受到了改革红利:通关作业无纸化扩面,企业只要点击鼠标轻松通关。现在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船舶出入境时,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平台一次性递交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监管部门需求的信息,并接受材料初审反馈和补报,口岸监管部门办理结果直接反馈到“单一窗口”平台,企业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船舶出入境手续。通过一个平台一次提交所有单证,通过单一窗口平台查看审批状态,减轻了企业负担。这仅仅是自贸试验区全方位推进贸易便利化创新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福州自贸片区口岸部门推出105项贸易监管创新举措,大大降低了通关成本,提升了贸易效率。出台“全球质量溯源体系”“改革原产地签证管理”“简化CEPA及ECFA项下货物进口原产地证书提交需求”“关税保证保险”等一批创新举措。支持口岸信息化系统建设,推动建设“智慧港口”平台、自贸区海关信息化平台,实现覆盖报关、港务、物流的全程信息化服务。
对标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推出53项投资便利化举措。全国率先推进“31证合一”,推行“一照多址、全城通办、简易注销”等18项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市场主体住所申报承诺制,形成企业从登记到项目投资审批、企业经营服务、企业注销退出的全链条便利化措施。企业开办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在材料齐全情况下承诺3小时可办结。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倒逼并强化了行政审批制度的集成改革。综合服务大厅入驻36个部门、设立70个窗口,集中实施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440项行政事项,实现“办事不出区、审批不出区”“最多跑一窗”。实施建设项目审批“四多一简”集成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小型项目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实施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办理时限由4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此外,打造金融创新试验示范窗口。政策创新不断深化、金融平台不断扩大、跨境投融资更加便利、税收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全国首创“线上+线下”刷脸实名办税模式、“3A一掌通移动税务平台”、开展“银税互动、征信互认”协作,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
至今,福州片区新增企业3.65万户,注册资本7584亿元;新增外资企业1065家,占全市新增外资企业数的43%,注册资本719亿元;以不到全市千分之三的面积,吸引了福州市新增外资、台资企业数的近一半。
五年来,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导向,高效透明公平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基本确立。删繁就简、便民利企的改革往深里推、向实处走,首要目标是为了最大限度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必须切实转变发展理念、转变政府职能。福州自贸片区的“放管服”改革为经济发展加油助力。
新业态、新平台、“新基建”
发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五年间,福州自贸片区以平台为载体,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出16个特色重点平台载体,涵盖物联网、跨境电商、整车进口、基金、会展等新兴业态。
发力新经济,启动新动能。福州自贸片区落实“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五年按下抢占技术高地“加速键”,对接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等国家战略,加大项目引进和供给侧改革,推动先进制造业提档升级。加快产业布局,积极寻找新工业革命,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建设等在内的“新基建”方兴未艾,以期在未来智能化时代发展中赢得主动。
——以特有政策加速制造业集聚。利用自贸区境外设备维修、高端人才引进、保税物流等创新政策,助推区内东北理光、科立视、福光数码等龙头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形成电子信息、轻工食品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三大产业,先进制造业增速达212%,跨入智能制造“新跑道”。福州自贸片区内的福建朝日环保公司率先突破汽车国六排放标准下催化剂技术壁垒,产品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在一汽市场占有率超过80%,成为国际市场上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尾气净化器生产企业,用科创驱动打响了中国品牌。
——“江阴港成为全国首个允许开展进口汽车辅助性整改的口岸和全国第二个实施进口汽车保税仓储政策的口岸,率先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实现‘区外整车保税展示交易’,车辆通关时间已提升至全国领先的1天。”
福州自贸片区整车进口稳居全国前列。围绕整车进口全产业链,建设4.9万平方米关检监管设施和2条国内最先进的汽车检测线、搭建了4家整车进口供应链平台和1家3C认证服务中心,为车企提供集通关、检测、整改、仓储物流、金融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进口综合供应链服务。截至2019年底,江阴整车口岸累计到港整车30076台,连续五年整车进口量居全国26个整车进口口岸前7位、新批口岸前3位。
——永辉超市建设的新型数字化消费品全球供应链平台:“1233国际供应链管理平台”落户福州自贸片区仓山区块。这个以“1个平台、服务全球233个经济体”为理念的新型平台,整合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成立不到一年,“买全球、卖全球”呈 “井喷式”趋势,为打造进出口链接、内贸交易、大宗食品原料现货交易、国际物流服务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六大功能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当下,福州自贸片区构建起跨境电商“一平台、五中心、一产业园”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保税备货、跨境直邮、快件等多元化业务常态化运营;引进菜鸟网络、拼多多、考拉海购、京东等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打造5万平方米的eBay全球首个专属跨境电商产业园,为入驻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去年,跨境电商累计进口票数585.53万票,同比增长75.48%。
——集聚156家物联网核心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23项,2019年物联网产值600亿元,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未来的福州自贸片区将全面融入“三个福州”建设,加速以物联网、电子信息、光学显示、精密仪器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鼓励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研发共享实验室,推动产业链延伸与功能扩展。同时,充分发挥“多区叠加”优势,打造新兴业态集聚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及类金融企业为福州自贸片区激活一池春水,赋能新经济,转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一季度刚过,福州自贸片区传来捷报:中交福旅(福州)股权投资基金成功落户马尾基金小镇,5家共同发起机构合计认缴出资额70亿元。该基金将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
福州自贸片区金融创新的资本“活水”灌溉高端制造业链的“良田”,强力支撑实体经济。金融创新破除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破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区内15家银行机构升级为二级分行,金融及类金融企业达2917家,比挂牌前增长13倍。马尾基金小镇集聚374家私募投资机构,基金管理规模1536亿元。设立全省首只企业技改基金,有效支持总投资额652亿元的69个省重点技改项目,每年可为技改企业节约2.4亿元。新引进958家融资租赁企业,为大型制造业设备创新租赁业务80多亿。
深探索、促交流、建家园
先行先试,探索两岸融合新路径
海峡水相依,两岸情相连。
五年来,福州自贸片区立足“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定位,两岸融合不断深入,创造了许多“走在前列”的亮点。
台胞曾芝仪自2016年入驻福州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至今已在福州自贸片区整整打拼了4年。从最早的摸索,到如今站稳脚跟,并引进新台青,福州自贸片区成为曾芝仪“创业的热土”。这得益于福州自贸片区的独特对台优势,打造“三创”基地便是积极服务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的举措。
2016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和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福州自贸片区台企台胞征信查询业务开通仪式。工行等落户福州自贸片区的14家商业银行现场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订了台湾地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合同。此举使得两岸征信合作迈出了崭新一步,架起了两岸征信互通的桥梁。
以“通”促融,两岸应通尽通。
——先进制造业合作捷足先登。依托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挂牌成立两岸先端材料研发合作中心,成功研发大陆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菌超薄玻璃,首条生产线正式量产,成为世界第二家、大陆首家拥有此技术企业;新大陆公司携手台湾科研机构,研发全球首枚二维码解码芯片;建设两岸物联网应用示范中心、两岸智慧城市研发中心,推动物联网产业合作。
——两岸金融同业合作逐步深化。推动4家台资银行(台湾银行、华南银行、彰化银行、合作金库银行)落户福州,彰化银行福州分行成为大陆首家开业即可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台资银行;台资保险公司中有富邦财险等4家在福州市设立保险机构。设立总行级的“海峡两岸跨境金融中心”“两岸金融服务中心”等特色业务中心10家,在台资银行跨境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同业拆借等填补多项两岸合作空白,累计办理对台跨境收支493.2亿元、对台融资267.5亿元,为在闽台资银行代理支付清算987亿元人民币。率先发行台胞信用卡,率先建立台企资本项下便利化 “白名单”制度。
——21项对台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精准推出。原产地证书无纸化通关,平均每票节省1~2天,节约成本约8%;在大陆率先两岸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率先采信检验模式,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放”;对进口原产于台湾的一般成套设备及单机实施备案管理,免于现场检验;创新涉台业务“先报、预核、后补”快捷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40%以上。推行对台物流“直通车”服务;在大陆首创对台小包邮件同屏比对快查快放模式;开通“马尾—马祖—台北”海运快件航线和大陆第二条对台邮件中转全球航线;吸引台湾水产在榕扩大冷链加工和贸易规模。
以“惠”促融,将同等待遇落细落深。大陆“31条惠及台胞措施”和我省“66条实施意见”落地。挂牌成立台湾居民任职资格评审办公室,在大陆首创台湾建筑专业人士劳动关系认定,逐步实现两岸行业标准共通;开展台湾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核认工作;设立大陆首家台湾社工综合服务,创新 “三社联动”社区治理工作,打造七大“两岸三创”基地。入驻台资企业183家、台胞1062人。首创对台离岸创业基地和台湾离岸人才库,依托阳光学院“创四方园”台青创平台,引进近30名台湾博士任职。海峡青年节成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以“情”促融,推动文化交流走深走实。对台旅游、医疗、文创、演艺等17个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促进台湾耀鼎人才中介、台湾钜太文旅等300多项对台服务业项目落地。完善“小三通”旅游线路,允许台湾导游、领队在福州自贸片区执业,成立2家台资合资和1家台资独资旅行社,台资“驴妈妈”旅行社率先开展大陆居民赴台游组团业务。率先启用电子台胞证、签发 “一次有效往来台湾通行证”、创新推行两岸出入境人员“无障碍、零等待”通关。
强引擎、筑枢纽、拓“丝路”
“一带一路”,构建对外开放“试验田”
近日,福州自贸片区又收到了一个开放“大礼包”。不产一滴油的江阴港区即将建设原油进口全产业基地,成为原油产业集聚区,这离不开中央有关部委对福州自贸片区的支持,前景可期。
“一带一路”,面对这个富有时代使命感的倡议,福州自贸片区如何审时度势担当,书写跨越发展大手笔?
五年来,福州自贸片区承接国家赋予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功能定位,主动融入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自贸区对外开放“试验田”。
在欧洲、在东南亚,福州自贸片区聘请知名华商作为境外招商代表,试点外资注册“海丝通”;将对外投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建立对外投资综合“一站式”服务;支持宏东渔业、恒水马来西亚水产养殖基地、闽柬农业和工业产业园、佳和能源印尼电站等74个区内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并购近200亿元;吸引澳洲百斯顿集团、美国宝曼公司在区内设立全球分拨中心。所有这些,大大支撑了贸易投资双向联动。
福州自贸片区强劲加持对外贸易往来:与4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AEO互认;成立“一带一路”国家级数据共享联合实验室;46个“海丝”跨境电商设立海外仓;引进设立40多个国家进口商品展示馆;打造4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商品展示馆,引进上万种商品;搭建中泰跨境经贸平台;仅2019年,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会展92场……
在福州自贸片区江阴港区,各种颜色的集装箱一眼望不到边,码头巨轮停靠,吊机高耸,集装箱卡车穿梭不停装卸作业,这里将培育成为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这是江阴港区致力于打造东南沿海国际航运远洋干线,加密海运支线网络,成为“一带一路”重点布局港口的“硬核”场景。
古往今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版图上,港口有着独具的风向标意义。近日,福州自贸片区江阴港新开一条由海陆马士基运营的东南亚航线,该航线为周班,由5条2806TEU船舶承担运营任务,航线挂靠顺序为胡志明—福清—宁波—上海—丹戎巴斯—吉大港—巴生—丹戎巴斯—胡志明,为江阴港“一带一路”航线再添助力。
因港开放、因港而兴、因港远航。近年来,江阴港区获批国际船舶登记船籍港和全省唯一的中资“方便旗”船回国登记船籍港,开通了26条外贸航线,其中“海丝”航线10条。2019年江阴港区实现集装箱吞吐量204.97万标箱,相较2015年增长85.23%。
引进德国爱马仕物流,开通榕欧直飞航线,通过汉堡、莫斯科、巴黎等欧洲枢纽城市形成榕欧空中物流通道。构建“榕满欧”海铁联运通道,吸引东南亚与台湾地区货物经由江阴港区进出集散。江阴港区坐拥广大经济腹地,通过海铁联运,为鄂赣湘等经济区构建了国际物流新通道。
福州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项目备案68项,合同外资总额4.54亿美元;核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22项,协议投资总额7.31亿美元,开放窗口效应凸显。
对外人文交流合作方兴未艾。推行外籍人员出入境便捷措施,为区内企业和外籍人才提供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由贸易区、巴西塞阿腊州自由贸易区、法国敦刻尔克市、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市等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等机构和商协会建立稳定的沟通交流渠道。
向海而歌踏浪行,海上福州帆正扬。福州自贸片区正致力于促进“海上福州”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对接,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擘画的“海上福州”蓝图正逐渐变成现实。
……
牢记嘱托勇担当,砥砺奋进再出发。
当下,福州自贸片区正处于国家级福州新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六区叠加”的战略机遇期,未来的福州自贸片区将从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再发力,推进改革创新、对外开放政策持续落地,融入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之中。
全新画卷已徐徐铺展,未来“扩区”将蓄势待发。(通讯员 王裕禄)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扬帆逐浪启新程 唱响福州开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