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年,中国养猪业以近乎激进的趋势快速扩展,然而如今因扩张过快、经济不振影响,需求大幅下降连带猪价下跌。企业的债务缺口扩大,闲置甚至出售养殖场的情形越发普遍。
中国是养猪大国,生猪饲养数量占超过全球一半,在需求低迷情况下,损失与债务不断增加,市场预估中国养猪业明年的亏损将进一步扩大。不少中国养猪企业已经面临减少种猪饲养数量,有些企业的养殖场已闲置,甚至出售。
中国的养猪业与不动产开发、电动车等其他行业一样,近年来将成长和市场占比置于利润之上,供过于求导致生猪价格下跌。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情形为例,生猪期货自上周以来已下跌7.3%,至每吨1万3910人民币(9083令吉),为近3年来的最低水准。
报导称,过去中国猪肉产量创历史新高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政策鼓励的结果,由于北京担心猪价波动影响市场,特别是在非洲猪瘟爆发导致中国生猪大量死亡后,反而敦促企业大幅扩大母猪饲养量。
另一方面,随著中国经济受到债务水准不断上升困挠,银行和地方政府提供支持的意愿与能力也越来越低。
一名股票研究公司分析师在报导中表示,“过去两年,银行向这些企业提供大量贷款,因此扩张得非常快,然而如今考虑到这些公司面临高债务情形,很难借钱给它们。”
报导提及,事业版图横跨饲料、养殖、肉制品的农产畜牧集团“新希望六和”在去年出售了农场,并在7月时告诉投资者,将会“进一步出售”相关事业,同时为旗下的家禽和食品业务引入策略投资者。
以养猪、生产猪肉制品为主的农牧企业天邦食品和傲农生物一直在出售自家公司或子公司的股份以筹集现金。而根据数据显示,傲农今年第3季的债务股本比高达8.26。
两家企业均未回应有关目前营运资金的问题。
然而也并非全部企业都选择收手,仍有企业仍在观望,不愿轻易认赔,期盼度过市场低迷的情形,当价格回升后得以有所回报。
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惠誉(Fitch)中国企业研究董事朱彧指出,从2020年到2021年间,中国养猪龙头企业积极扩张、支出大幅增加,因此,“即便在当前价格相对疲软的情形下,也不愿意减产”。
报导分析,这样的选择不仅增加了中国养猪企业自己的风险,也增加了海外饲料供应商、遗传基因公司和陷入困境的全球猪肉贸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