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讯)总稽查署2025年第二系列报告揭露,原本供家庭使用的补贴包装食用油遭大规模滥用,超过55吨(约5万5167公斤)被不当销售给餐馆和外烩业者,严重违反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制定的《食用油价格稳定计划》(COSS)作业指南。
根据报告指出,此行为不符合COSS计划的标准作业程序。稽查团队于去年7月在吉兰丹一间零售商处发现,一家餐馆业者储存多达204公斤补贴食用油,另一起未记录的交易更涉及561公斤的油品,疑为该零售商与某制造商之间进行。
在登嘉楼,一名批发商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被揭将补贴食用油转售给多家外烩公司,涉及189笔现金交易,总额达7万7657令吉50仙。
而在砂拉越美里,一名声称代表非政府组织的供应商,于去年4月至7月之间将价值5700令吉的补贴食用油分发给无执照人士。
在登嘉楼,一名批发商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被揭将补贴食用油转售给多家外烩公司,涉及189笔现金交易,总额达7万7657令吉50仙。
而在砂拉越美里,一名声称代表非政府组织的供应商,于去年4月至7月之间将价值5700令吉的补贴食用油分发给无执照人士。
对此,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已证实,吉兰丹涉事公司已被撤销统制品执照,并停用其电子系统eCOSS账户以防止后续供应。未记录交易则将交由执法单位进一步调查。
登嘉楼该名批发商的eCOSS账户也已被停用,等待调查结果。
报告也揭露,部分零售商违反“3包限购”政策,出现一次性售出大量补贴油的情况,例如雪兰莪一名零售商售出170包(总值425令吉)补贴油予一家外烩公司;另有登嘉楼商贩分两次售出价值57令吉50仙的补贴油。
此外,库存记录也发现严重缺失,部分商家对补贴油库存管理松散,存在漏洞。报告警告:“执法不力将导致企业有机会在库存簿记中操控销售数据。”
总稽查署也指出,目前对于变质食用油的处理方式缺乏明确指南,导致有两家公司储存多达942公斤的变质油,企图转售给回收商,涉及公司多达16家。
对此,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回应将修订COSS指南,纳入处理变质油的程序。
总稽查署建议,为堵塞漏洞,COSS补贴油机制应进行全面改革,包括设立“目标性分发机制”,确保只有符合资格的家庭才能购买补贴产品,避免被外籍人士或商用单位购买滥用。
报告也建议重新检讨每户限购数量,并全面落实电子系统eCOSS的运作以杜绝漏洞,同时扩大“ 慈悯援助金”(SARA)等目标性援助计划。
【补贴食用油滥用情况】
滥用总量:超过5万5167公斤补贴包装食用油流向商业用途
违规对象:餐馆、外烩公司、无执照个人等
登嘉楼该名批发商的eCOSS账户也已被停用,等待调查结果。
报告也揭露,部分零售商违反“3包限购”政策,出现一次性售出大量补贴油的情况,例如雪兰莪一名零售商售出170包(总值425令吉)补贴油予一家外烩公司;另有登嘉楼商贩分两次售出价值57令吉50仙的补贴油。
此外,库存记录也发现严重缺失,部分商家对补贴油库存管理松散,存在漏洞。报告警告:“执法不力将导致企业有机会在库存簿记中操控销售数据。”
总稽查署也指出,目前对于变质食用油的处理方式缺乏明确指南,导致有两家公司储存多达942公斤的变质油,企图转售给回收商,涉及公司多达16家。
对此,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回应将修订COSS指南,纳入处理变质油的程序。
总稽查署建议,为堵塞漏洞,COSS补贴油机制应进行全面改革,包括设立“目标性分发机制”,确保只有符合资格的家庭才能购买补贴产品,避免被外籍人士或商用单位购买滥用。
报告也建议重新检讨每户限购数量,并全面落实电子系统eCOSS的运作以杜绝漏洞,同时扩大“ 慈悯援助金”(SARA)等目标性援助计划。
【补贴食用油滥用情况】
滥用总量:超过5万5167公斤补贴包装食用油流向商业用途
违规对象:餐馆、外烩公司、无执照个人等
【关键案例】
(i)吉兰丹:餐馆储存204公斤油;未记录交易达561公斤
(ii)登嘉楼:批发商售油给多家外烩公司,共189笔交易,金额达7万7657令吉50仙
(iii)雪兰莪:零售商一次售出170包补贴油予外烩公司
(iv)美里(砂拉越):一供应商免费发出价值5700的油予无执照者,声称为NGO代表
(ii)登嘉楼:批发商售油给多家外烩公司,共189笔交易,金额达7万7657令吉50仙
(iii)雪兰莪:零售商一次售出170包补贴油予外烩公司
(iv)美里(砂拉越):一供应商免费发出价值5700的油予无执照者,声称为NGO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