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辽阔的大海为福州的鼎盛历史人文敞开了壮丽的舞台。
五千年前,从昙石山文化出发,福州人就向海进军,在太平洋岛国开枝散叶。两千年前,福州先民劈波斩浪,开拓出一条绵延万里的“海上航路”。
汉初福州名为“东冶”,东冶港已经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港口;闽人“三十六姓”出使琉球,文化传播数百年,影响深远;创造了世界航海壮举的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前都在福州驻泊,伺风开洋;隐元禅师跨海东渡,在异国他乡开创了禅宗新时代。
船政百年,为中华民族奔向现代化铺路引航;黄乃裳带着1000名福州人,在马来建了一座新“福州城”;至今500万福州籍乡亲遍布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州文化骨子里就带着海洋博大宽广的基因,塑造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
20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主政福州期间,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海上福州”的发展战略。他指出:“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
东南之光
“中华第一灯”点亮五千年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
在这“满天星斗”的亮光中,有一点光在中国东南沿海已经点亮了五千年,它有着“中华第一灯”的美誉——福州昙石山遗址出土的一盏陶灯。
这盏陶灯造型奇特,通高28.6厘米,灯手握柄部可自由挪动,灯孔朝里可挡一面风,灯油倒入浅盘可自动熄灭,设计非常合理。
这盏灯,比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早了两千多年。
昙石山遗址是福建省唯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考古遗址。昙石山遗址代表的昙石山文化,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距今5000年~4300年,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被命名,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被确认的考古学文化。
2020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在《Science》发表论文指出: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岛屿的南岛语人群,与中国早期南方沿海地区人群(漳平奇和洞、闽侯昙石山等)直接DNA相关,且可追溯至8400年前。
厦门大学历史系董建辉教授研究表明,虽然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但南岛语系的因素并没有消失殆尽,例如福州话和南岛语中,“脚”均发音“Ka”。
时间,并没有完全抹去乡音的印记。
“昙石山是典型的贝丘遗址,可以说‘福建海洋文化就从这里开始’。”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馆长董平研究员认为,昙石山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福建史前文化树立了一个标尺,它将福建文明的历史由三千年前跨越到了五千年前。
5000年前,昙石山的先民,以闽江下游为中心,开创了八闽人文血脉的先河。同时,以拓展海洋的气度,冲破惊涛骇浪,驶向辽阔的大海,在广阔的太平洋上开枝散叶。
搏风打浪
人类航海史大事件从福州启航时光荏苒,大海依旧宽广。昙石山先民的后代在福州大地繁衍生息,文明持续进步。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闽越国都城冶城的所在地。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在长乐闽江口造船出海,该地遂称吴航头。三国时代,吴主孙权在吴航头造船。此后千年,吴航头的造船声一直敲响。
千年后的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来到这里。这年冬日的一天,长乐吴航头的天气给力,趁着东北风正劲,郑和一声令下:“出发!”
站在高高旗舰船首的郑和,指挥着2.7万多名壮士,在盛大的威仪中,开启了七下西洋史诗般的航程。为了出行平安,郑和将吴航头改称太平港。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创造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线最远的航海纪录。28年间,郑和船队每次都驻泊在太平港,候风放洋。
郑和下西洋每次都从福州启航,既奠定了福州造船航海老基地的历史地位,更让福州走向海洋、走向世界成为必然选择。沿着郑和的“足迹”,越来越多的福州人渡海创业,向海而生,继续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20世纪90年代,“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建设应运而生。进入新时代,立足新起点,福州牢记嘱托,“东进南下沿江向海”,一座新城在东海之滨屹立崛起,续写着向海图强的壮丽诗篇。
文化跨海
福州人开启日本禅宗新纪元郑和最后一次出海223年后,福州僧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隐元禅师由郑成功派遣船只护送,东渡日本,在异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化纪元。
日本京都黄檗山万福寺与福清的寺名一样,寄寓着隐元禅师对故土福州的无尽思念。
据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方丈定明法师介绍,自1654年隐元禅师应请东渡日本开创黄檗宗以来,共有16任方丈从福清黄檗山漂洋过海,赴京都黄檗山任住持。此外,还有近80位高僧被写入传法的传记中。
在日本,除了开创了日本禅宗三大宗派之一的黄檗宗,隐元禅师和历代黄檗禅僧还为日本带去工程建设、书法绘画、医学医药、雕刻出版、饮食烹饪等各种文化,日本社会统称为黄檗文化。黄檗文化内涵丰富,涉及文学、音乐、美术、建筑、医药、饮食、民俗等诸多领域,对江户时代日本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延及后世。例如隐元带去的明代煎茶法,后来发展为日本煎茶道。时至今日,日本煎茶道联盟共同尊隐元为煎茶始祖,每年的煎茶大会也都在京都黄檗山举行。
又如隐元禅师从福清带了许多菜种到日本,如四季豆、小白菜等,时至今日,当地人仍称为“隐元豆”“隐元菜”。
“随着时间和空间上的长期传承和融合,黄檗文化既具有中华正统文化的共性,也具有福州区域文化的个性,尤其是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包容和开放等特征。”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会长林文清说。
2022年10月,《黄檗文化:中日交流史上的明珠》新书发布仪式在福州举行,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目前,在福州和日本一些地区,研究黄檗文化已成为一门显学。
通江达海
船政“开风气之先”
福州地处东海之滨,通江达海之利,滋育、见证其“开风气之先”的历史和“开眼看世界”的襟怀。
隐元禅师东渡后196年,1850年1月3日,65岁的林则徐在告病还乡途中,与左宗棠相会于湘江舟中,向这位后辈表达了希望他建设强大海防,实现国家自强的愿望。左宗棠被任命为闽浙总督后,于1866年奏请清政府开办船政,提出“防海之害而收其利”。
海军史专家、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介绍,短短几年时间内,福建船政成为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科技能力最强的造船产业基地,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的成就。例如,建成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蒸汽动力船“万年清”、亚洲自造第一艘巡洋舰“扬武”号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蒸汽动力舰船,以及中国第一艘全金属结构军舰“开济”、亚洲自造第一艘钢甲舰“平远”号、中国第一艘大型客船“宁绍”号……
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22年,中国新航母下水,命名“福建舰”。消息传来,一批船政研究者、“军迷”冒雨赶往马尾昭忠祠,用这个消息告慰近代中国海军烈士。
1985年,福州马尾成为首批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罗星塔下这一古港小镇,呈现勃勃生机。今天的马尾,巨轮穿梭,高楼林立,成为现代化工业园区和创新型宜居新城。
千年罗星塔矗立见证着这一切,七层八角五十六处风铃叮当。
跨越山海
中美友好情谊生生不息
中国人民历来重视友好交往,2000多年前,福州先人穿江越海,劈波斩浪,开拓出一条绵延万里的“海上航路”。闽安、新港、洪塘、淮安……这些福州的古港口,见证了福州几千年来“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辉煌历史,也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海丝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永恒记忆。
福州是中国著名侨乡,从昙石山文化开始,福州人向海洋进发的步伐就没有停止。近代以来,福州的海外移民数量激增。这些移居海外的乡亲,不仅成为海外宣传福州的重要窗口,也积极支持家乡的发展建设。据统计,目前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福州籍乡亲有500 万人左右,遍布世界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州人。
直到近代,福州人跨越山海,和异国人不断续写友好交往新篇。
1910年,62岁的黄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后,于1912年在苍霞洲筹建新会所。黄乃裳筹集资金5万余元,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捐资12万美元,以及美国、英国其他基督教会等共同筹集资金,修建青年会新会所,至今建筑仍保存完好。
1901年,在襁褓之中的美国人密尔顿·加德纳随父母来到中国福州生活,1911年全家迁回美国。加德纳先生一直想要再回中国故园看一看,但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在中国留美学生帮助下,加德纳夫人终于了解到丈夫魂牵梦萦的故园就是福州的鼓岭。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到报纸上的文章《啊,鼓岭!》后深受打动,特邀加德纳的遗孀访问鼓岭,帮助她完成丈夫遗愿。由此,鼓岭故事开始广为人知。2012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在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讲述了这段鼓岭故事,引发两国各界强烈反响。
2023年6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习近平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希望大家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拓海而荣
福州向海谱写时代新篇
风从海上来,福州传承伟大的“丝路精神”,始终重视挖掘、保护、弘扬海洋文化,同时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与海丝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促进海丝旅游包容、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福州通过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等活动,为海丝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搭建了对外展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旅游区域合作平台。近年来,福州市“海丝朋友圈”越来越大,已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众多城市缔结友好关系。
未来可期,福州“十四五”文旅规划提出,到2025年,福州文化强市、全域生态旅游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步伐,福州作为中国重要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区、“海丝”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更加凸显。
在弘扬文化的同时,福州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丝路海港城”正加速崛起。2022年,福州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过3200亿元,占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比重超3%,在中国同类沿海城市中排第三位。
2023年,福州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高标准打造海洋科创平台,大力推广“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实施5G智能岛、海上风电检测基地等“海上福州”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发展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涉海产业,力争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以上。
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的福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凭借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扬帆“海丝”再出发,积极开拓“海丝之旅”合作新空间,致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
“福州是有福之州,福州人是有福之人。”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殷切希望福州“继续把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如今,八百万勤劳的福州儿女,正奋发图强,续写福州海洋文化的华丽篇章。(徐文宇)
福州:沧桑巨变古港新潮
Published at Oct 20, 2023 07:10 am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福州:沧桑巨变古港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