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长超:高山流水育知音
Published at Dec 28, 2021 04:24 pm
11月29日,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习培训计划——福建古琴制作技艺培训班成果展在榕举办,展示了中国17个省份31名学员的作品。他们的老师叫陆长超,是一位爱琴、斫(zhuó)琴15年的“琴痴”。
陆长超是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古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受父亲影响,陆长超从小就学习小提琴和二胡。
1998年陆长超读大学二年级时,在陈以章老师的书房中第一次见到了古琴,产生了浓厚兴趣。陈老师将这把传统的桐木古琴送给了陆长超,并向他讲解了一些古琴常识,他从此开启了自学古琴之路。
2002年初,陆长超的宿舍被盗,这把珍贵的古琴丢了。他到琴行买琴,但优质古琴高昂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2006年,他决定“自己去做一张琴”。
白天要上班,陆长超只能在晚上和节假日制琴,一做就是三四个小时,有时还会通宵。
现在陆长超的古琴已经做到了第十代,并形成了独特的制琴工艺,制一张琴要一年多。
陆长超的古琴共获得4项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家古琴制作技术的空白。
2012年,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成立古琴艺术研究中心,陆长超是负责人。2016年,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被当时的中国文化部、中国教育部、中国人社部确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承办院校,目前已培训22期1000余人次。陆长超组织承接了两期古琴斫制技艺非遗班的培训任务,培训古琴斫制技艺学员72人。
现在陆长超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教学生制作、演奏古琴上。
除了非遗培训,他所带的学生都要从大二开始制琴,到大三毕业时要完成。
有的琴厂将制琴技艺视为机密,陆长超却一直广泛传授制琴、弹琴技艺,他认为,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传承和发展,古琴艺术才能源远流长。
“《高山》《流水》《广陵散》等名曲承载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培育更多的古琴人才,让更多国人领略这种魅力,是我的心愿。”陆长超说。(徐文宇文/图)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陆长超:高山流水育知音